【撰文】劉瓊珊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家庭生命週期】三、家有學前孩
啟明(化名)與前妻小禎(化名)離婚後,因為長期在南部工作的關係,平時不能夠陪伴在五歲女兒佳佳(化名)的身邊,只能運用假日至前妻家中探視,當啟明在前妻家中陪伴女兒時,仍然容易與前妻產生激烈的口角,雙方為佳佳的教養方式常有紛爭,由於當時的離婚協議,雙方同意將佳佳的監護權給前妻小禎,但離婚後小禎不允許啟明把佳佳帶給啟明的父母照看,兩人多次為此爭執,並在佳佳面前數落對方,總是吵得不歡而散。
依據內政部統計國人的婚姻狀況資料,台灣的離婚率在2020年高達5萬1千多對,位居亞洲之冠,所有年齡層中,以35至39歲階段的離婚率最高,此階段多半有生兒育女的狀況,而離婚不僅要面對經濟問題與情緒調適,更要協助孩子如何接受與適應改變後的生活。
以法律層面來看,當啟明與小禎不再相愛,最重要是如何做到合作式家長的關係,合作式家長是指家長雙方能合作教養孩子,降低家長分離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孩子較能夠穩定的發展。因此,當學齡前的佳佳給同住的小禎照顧時,未同住的啟明要與佳佳保有親子互動,而小禎要讓佳佳與啟明維持聯繫,以維護孩子的最佳利益。無論家長哪一方,都要練習減少在學齡前兒童面前批評另一方,同時,要積極溝通教養的方式,以及彼此在離婚後能保有友善的互動關係,給予孩子較好的人際示範。
我們透過觀察佳佳的心理狀態,來了解部分單親家庭裡的孩子,一些孩子看家長爭吵頻繁,大部分需要長大後才會理解家長分開比較好,但對於才學齡前的佳佳來說,面對家長因為自己而爭吵時,在她幼小的心靈裡早已蒙上一層陰影,她常常偷偷掉眼淚,懷疑自己的存在讓家長變得不再相愛?是否因為自己不夠聽話,才讓家長一直爭吵?佳佳自責的感受,可能形成創傷的經驗,發生在生理、心理與情緒層面,這都不是一種能夠有意識的控制,而是一種自動的反應(許晉福譯,2014)。啟明與小禎離婚後,佳佳無法與家長雙方同住的情形下,產生親子關係中的失落感受;此狀態與英國精神科醫師John Bowlby提出的依附觀點有關,依附是一種人類生命早期,來自對保證與安全的需要,通過對特定的人,產生依附的情感連結,當面對可能失去依附對象時,其失落的反應性更大(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2011)。
電影「神鬼交鋒」的一個片段,當飾演16歲法蘭克艾巴內爾二世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知道家長要離婚的時候,他無法接受家長婚姻走到盡頭的事實,當下沒辦法做出要跟誰生活的選擇,立即逃出家門。反觀佳佳,雖然她只是學齡前5歲的兒童,懵懂的她對於家長要分開時,突然有人不能夠在她的生活中常出現,作為家長的啟明跟小禎,該如何減少對佳佳生活與心理的衝擊呢?可參考以下四種觀點,讓孩子能夠好好適應失親家庭的生活:
(一) 讓孩子知道家長離婚與小孩無關
上述提及佳佳會莫名的認為家長分開,是因為自己不乖或自己引發的,此部分不論家長是否意識到孩子有這樣的想法,都需要在雙方準備離婚前後,與孩子充分的溝通,讓孩子理解家長婚姻關係並非孩子的問題,有時候我也在諮商實務發現,許多家長分開時,會隱瞞孩子離婚的事實,但敏感的孩子早就發現家長婚姻的不對勁,只是這樣的一個家庭秘密藏在親子關係之中,未必能讓關係自在的互動,反而讓孩子守著一個不敢問的秘密,擔憂過生活。
(二) 減少讓孩子選邊站
很多伴侶衝突或疏離的婚姻關係裡,有時候會看到家中某些排行的孩子,特別容易涉入家長的婚姻關係之中,也就是所謂的「親子間三角關係」(江文賢等譯,2013),我曾經看過家長一方在學齡前孩子面前數落另一方的不是,其實伴侶雙方離婚後,恩怨應畫下句點,不該再不停地對孩子講述伴侶的矛盾與數落對方的缺點,這看似只是抱怨或宣洩情緒的方法,卻容易影響孩子對於另一方的感受,而不自覺得遠離關係。
(三) 允許孩子能保有與雙方一對一的接觸
當雙方因離婚後仍然有嫌隙,常常會禁止孩子與另一方接觸,甚至在孩子與另一方接觸後回到家,擺臉色給孩子看,這都不是一個好的示範,若能採取合作式家長的關係,允許彼此與孩子有單獨相處的機會,理解婚姻關係結束後,孩子不要失去任何一方的愛,給予孩子尊重,並保有與家長另一方互動的空間。像藝人賈靜雯與前夫曾共同出席女兒Angel的畢業典禮,雖然曾經在面對爭取孩子撫養權時,鬧得風風雨雨,而後雙方各自找到幸福,能夠放下的姿態給予彼此最棒的祝福,讓孩子不需要卡在彼此之間做夾心餅乾。
(四) 別讓孩子當傳話筒
離婚後的兩人可能不用面對面接觸,但仍然可透過通訊軟體或電話溝通,而不要把孩子當作傳話筒,讓孩子感覺繼續糾結在家長的關係之中,特別是當雙方的話語含有貶低自尊、輕蔑與挑釁等成分時,都會讓傳話的孩子承受對方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與彼此的關係,更容易在青少年期作出遠離家長的姿態。
速食時代追求更快的親密關係,我們能否留意到孩子的狀態,而非只是想到自己在婚姻關係裡的去留,更需要知道伴侶之間不斷的爭執、相敬如「冰」的關係,或是彼此決定離婚分開時,都要思考婚姻關係如何影響孩子,即使要分開,也別忘記要好好的協助孩子理解關係與調適失落的情緒,讓孩子減低父母離婚的衝擊之影響。
參考資料
Berceli, D.(2014)。心靈創傷的療癒力量:TRP壓力釋放創傷運動法(許晉福譯:初版)。新北市:世茂。(原著出版於2008)
Gilbert, R.(2013)。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大概念(江文賢等譯:1版)。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原著出版於2012)
Worden, J. W.(2011)。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3版)。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