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振圍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家庭生命週期】三、家有學前孩
「家事是永遠做不完的事。」碎瑣的家事,好像永遠有可以挑剔或做得更好的地方,而同志家庭裡的分工是怎麼進行的呢?
劉安真(2017)認為同志伴侶的家務分工,並不受到性別角色與夫妻角色影響。同志伴侶執行家務時,常常是「一起做」、「輪流做」或「依個人的偏好做」。所以當有問同志家庭「誰是爸爸、誰是媽媽的角色?誰是男生、誰是女生?」其實是預設了同志家庭會複製異性戀性別刻板的分工模式,好像要有一個人做那些「媽媽」的事,另一個人做那些「爸爸」的事?但為何需要如此呢?同志家庭的伴侶通常會協商分工,依著家庭發展過程不斷變動與調整。
我記得在照顧小孩一週後,社工問我:「現在是誰幫小孩洗澡呢?」我說:「我們呀!」社工很疑惑地問我:「是你?還是你先生?你先生也會幫小孩洗澡?」對我來說,只有一位家長可以學會、可以幫小孩洗澡嗎?這是一件令我充滿疑惑的事。我忙碌的時候,就讓我先生陪孩子洗澡;我不忙碌的時候,就我來陪孩子洗澡。如果兩個人不忙碌,那就兩人和孩子一起洗澡。
雖然我們一起看了護理師教導育兒的影片,我先生剛開始對於幫小孩洗澡,仍有許多的擔心,他會擔心小寶貝在洗澡時淹死在自己的手上。與孩子一起生活兩週後,我們開始了兩個爸爸輪流幫孩子洗澡的日常,爸爸洗一天,爹地洗一天。有一陣子,我們分工默契變成:爸爸幫寶貝洗身體,爹地就幫寶貝洗頭;當爹地幫寶貝洗身體,就換爸爸幫寶貝洗頭。沒有一個人獨佔洗澡這個大任務。
過了幾個月,分工又默默變化了。爸爸拿寶貝衣服,爹地幫寶貝脫衣褲,到後來寶貝可以自己脫衣褲。接著爸爸先進浴室開熱水,爹地陪寶貝、哄寶貝進浴室,爸爸一邊洗自己的澡,爹地一邊洗寶貝的身體,也接著洗頭。爸爸洗完自己,寶貝也洗得差不多,爸爸拿浴巾幫寶貝包好避免受寒,也開始幫寶貝擦頭髮,最後抱出浴室。爹地再接著繼續在浴室裡洗自己的澡、把沐浴用品、浴室玩具一一歸位。同一時間,爸爸開始在房間幫寶貝吹乾頭髮、擦身體乳液、著尿布、穿衣褲。如果爹地這天洗澡動作快,還可以一起服侍寶貝著裝,或往另一頭去幫忙泡睡前奶。
對於「誰幫小孩洗澡」這個問題來說,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多數的異性戀家庭可能會回答:「媽媽呀!」而我們需要仰賴更具體的細節陳述。也許,男同志家庭的家務分工是這樣的,有時兩位爸爸一起做家務,有時兩位爸爸分頭進行;有時另一人忙時,就有另一個爸爸掌握全場、獨撐大局。下次見到同志家庭對分工有好奇,不是問:「誰幫孩子洗澡」?而是問:「你們怎麼協調幫孩子洗澡的分工?」
家務分工可以是變動而不僵化,可以是充滿彈性而互相支援的。誰規定了媽媽做什麼?爸爸做什麼?爹地做什麼?既然沒有人規定,對同志家庭來說,能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的狀態,隨著家庭發展的不同時期變化。我們都需要彼此隨時調整分工,有時會經歷家長進修、職場準備升遷、工作忙碌的考驗,有時是因為孩子發展階段的不同,而需要再次討論分工。依時空協商與調整,讓彼此都舒服地分攤家務是我們的日常實踐。你們家又是怎麼協商家務分工的呢?
參考資料
劉安真(2017)。同志伴侶關係與諮商。輔導與諮商學報,39,19-38。
Patterson, C. J. (2000). Family relationships of lesbians and gay m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 1052-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