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婉紋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家庭生命週期】二、養育嬰孩階段
家庭是影響人的一生最重要地方,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因此,家長的情緒教育不只透過言行來教導孩子,還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生命中的悲傷、難過、憤怒等負面情緒,當成是人生的必經過程,接受並正視它,就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去處理。尤其是面對小小孩不當的情緒行為,家長要先對孩子的發展有基本的認識與同理後,才能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以合宜方式表達及調節自己的情緒。
一歲半~三歲的孩子常被認為是「豬狗嫌」的年紀,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意識,開始探索他的自主權,很多時候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但因為能力發展不夠成熟,遇到挫敗感,不知如何表達,就會發脾氣產生矛盾感。因此,孩子會變得比較倔強,而且會表現出不讓步的態度,因為他正在練習自己剛萌芽的各種技巧,例如最常聽到的就是:「不!不要!我要自己來!」這時家長應建立明確的規範,讓孩子知道,用哭鬧是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或解決事情。另外,孩子凡事會想要自己嘗試動手做,但可能做不成功或做不好,這時候家長可以適時幫忙,但要有耐心,讓孩子在可接受範圍內,提供協助並給予尊重。筆者根據Gottman和Declaire(1997/2015)的論述,整理出以下幾點方法,提供家有未滿30個月孩子的家長參考:
方法一:家長給予孩子選擇權,讓孩子體驗被尊重的感受
家長依孩子的身心發展,給予幼兒期的孩子在有限選擇下,讓孩子自己做簡單的選擇,例如:穿哪種顏色的衣服。兩個選項即可,以免使他困擾。或者:天氣很冷,一定要穿毛衣,可以改成說:你今天想穿什麼?毛衣還是夾克?提供孩子一個刺激的、可供選擇的環境,讓事情進行得順利。有時候拒絕孩子,也需要提供其他選擇:「不,那個東西是給媽媽的,但你可以坐在這裡。」或者與他商量:「你把玩具放回原位之後,我就給你講個故事。」以上做法,可以給孩子有機會練習自主做決定,以及提供孩子被尊重的感受。
方法二:在不危險情況下,讓孩子練習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很多時候,孩子會希望跟大人一樣,能自己動手做想要自己完成,這時候如果沒有危險性或傷害性的情況下,試著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來。例如:孩子想自己吃飯,但還無法穩定握好湯匙或叉子,飯菜就會掉在地板上或弄髒衣服、頭髮等,這時,家長可以先在座位下地板鋪一張報紙,或是容易清洗的墊子,等吃完飯再一起收拾;或者孩子想自己洗手,也可以增加一張小凳子墊高,或者將洗手台的水龍頭水管加長,透過一些環境的改變,或是增加物件,就可以幫助孩子有機會自己練習,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如果有失敗或做不好的時候,不要落井下石,或者說教,例如:你看,我就跟你說不要這樣,你就不聽…;類似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更沮喪或哭得更大聲。
方法三:當孩子哭鬧時,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能跟著發脾氣
看到無理取鬧或大哭的孩子,有時候家長會失去理智或忍不住發脾氣。所以,家長必須覺察及了解自己的情緒,能夠冷靜、忍住不發脾氣,盡量避免自己的情緒波動而影響教養態度,才能穩定孩子的情緒,才能在孩子哭鬧尖叫時,冷靜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及哭鬧原因。
方法四:常常跟孩子擁抱、親撫
常常擁抱你的孩子,尤其是生病、難過、悲傷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更需要大人擁抱,穩定情緒。若是在無理取鬧時,這時候大人也跟孩子僵持不下,孩子會哭得越久、越大聲,如果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孩子得到安全感,他的情緒很快就會平靜下來,就能減緩悲傷難過的情緒。
方法五:同理並接納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說出來
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並鼓勵孩子練習說出來,不管當下的情緒是高興,還是傷心難過,都可以慢慢練習表達,當孩子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及感受時,未來他將能更好地應對它們。與其說「你到底是怎麼了?」,不如試試「我看到你生氣了,當我們不能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時,生氣很正常,你可以試著說出來。」設身處地去體會孩子的情緒狀態,當家長嘗試用口語去描述或推測孩子的感受,他會覺得被了解,負向情緒會較容易平復。
方法六:有情緒時,離開當下情境,並傾聽他的想法
若有負面情緒出現時,可以帶離當下的情境,找個安靜空間冷靜並安撫、擁抱孩子,傾聽他的想法,等到孩子情緒較平復之後,再和他討論問題解決的策略。當孩子越來越能夠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及解決問題,情緒調節能力也會越來越成熟。
Gottman和Declaire(1997/2015)認為處於幼童期的孩子,除了逐漸發展自我意識外,同時也開始對象徵與假扮遊戲感興趣,會開始有儲存行動和事件記憶的能力,在往後有機會重新想起來,並且加以模仿運用。這也深切提醒我們,家長身教和孩子所處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孩子學習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大人就必須以身作則,孩子的成長需要大人的細心陪伴及耐心對待,相信大人因為這些付出,而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參考資料
Gottman, J. M., & DeClaire, J.(2015)。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管理:五個探索階段X四個教養類型X五項輔導步驟(劉壽懷譯)。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於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