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安真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專業人員
【家庭生命週期】一、單身、交往、新婚者
台灣人家庭關係較為緊密,重視家族面子,以及傳宗接待代的傳統觀念,這些因素讓同志向父母出櫃增加許多壓力與負擔。在談如何向父母出櫃前,應該先想想:我要出櫃嗎?我適合出櫃嗎?向父母出櫃後會怎麼樣呢?
(一)評估是否適合出櫃
出櫃後家人的反應是可以事先評估的,家庭如何面對孩子的不同意見,從過去家人的互動經驗就能有心理準備(Diamond, et al., 2012)。有些家庭不允許孩子出櫃,比如非常看重傳宗接代,不可能接受孩子不結婚不生子,更何況是同志。有些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家裡大小事都得聽他的,不太允許孩子展現自我,這類家庭對孩子是同志的接受度很低,所以,出櫃前一定要先謹慎評估。首先,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評估。
第一個評估是父母的管教風格;發展心理學從控制與支持這兩個向度看待父母的管教風格,控制的向度是父母是否積極介入孩子的生活,隨著孩子的發展而逐漸尊重孩子的權力。支持的向度是父母親願意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當孩子有需要時,願意考量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從父母的控制與支持孩子的程度來判斷其管教風格,通常高支持、較低控制的父母較能回應孩子出櫃的心理需求,親子關係比較不會因為出櫃而斷裂。低支持低控制的父母對孩子出櫃的反應可能較平淡,也許更容易進入心照不宣的狀態。高支持高控制的父母較難預測其反應,也許可以從過去爸媽是否願意尊重孩子和他們的差異來判斷。最困難出櫃的應是高控制低支持,從過去經驗就能猜到,父母重視自己的面子更甚於你的福祉,在此情況下出櫃似乎會讓自己更受傷,應仔細評估。
第二個評估向度是父母對新觀念的接受程度如何?心理學的性格理論中有個重要理論是性格的五大因素,其中一個因素是開放性,指的是對新觀念的開放程度,性格的開放性和是否接受同性戀是高度相關的,由於同性戀對父母來說可能屬於新的觀念,具備保守性格者比較認同傳統家庭價值和觀念,因此可能會比較難接納同志族群。如果父母親在很多事情上對許多觀念開放程度很高,例如:人不一定要結婚,結婚也不一定要有孩子,那麼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會高些。
第三個評估是自己的獨立能力與支持系統,我們得先做最壞的打算,萬一父母親因為你的出櫃而跟你決裂,在經濟上或情感上,你有能力獨立嗎?你可以承受失去父母的愛嗎?你有沒有其他的情感支持對象,例如:親戚或好朋友?如果父母拿經濟的源頭威脅你,你為了做自己,不得已要跟家裡斷了聯繫,你有地方去嗎?你可以靠自己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社會支持嗎?
評估完這幾個向度後,如果你覺得出櫃是可行的,接下來可以來擬定出櫃的策略與步驟。
(二)擬定出櫃計畫與步驟
出櫃計畫可以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事前準備與循序漸進;2.尋找並安排家庭中可以幫助你的同盟;3.擬定出櫃的策略;4.出櫃後如何協助父母親調適(台灣同志諮詢熱線,2007)。
-
事前準備與循序漸進:出櫃千萬不要像丟炸彈一樣,毫無準備就直接向父母出櫃。
你要一步步協助父母親接受這件事,才容易有好的結果,畢竟你出櫃的目的不是為了和父母吵架或讓父母難受。這一階段有些人花了兩三年的時間來幫父母預備好心態,有些同志是花許多時間慢慢準備,逐漸讓父母親接受自己是同志的事實。
一開始,你可以先增加與父母親互動的機會,多找時間與他們分享你的生活點滴,拉近彼此的距離。接下來,可以在聊天過程中偶而提到同性戀的話題,例如:同志的電影、新聞,或是與父母討論傳統家庭價值,例如:你們覺得人一定要結婚?一定要有孩子嗎?如果父母親的態度還算開放,可以逐漸拿一些與性別,甚至是同志有關的書籍放在書桌上,如果父母問起,不要馬上出櫃,可以說:我正在參加讀書會或是老師或朋友介紹我看的。
甚至可以告訴父母,我有位朋友是同性戀,你們覺得怎麼樣?有些同志朋友會主動與父母親討論社會中的弱勢團體議題,試探父母親對於被社會邊緣化或被歧視的族群的態度為何?例如:肥胖、貧窮、精神疾病、罪犯等都是社會中常見的污名,看看父母親對於社會中被污名化的族群態度為何?通常能理解社會污名化族群的壓力與痛苦,而不是直接排斥的人也較能接納同志。
如果你的父母排斥污名化的族群,又完全服膺傳統價值,你也不要太失望,可以藉由這些話題慢慢影響你父母親的觀念,為將來出櫃鋪路。
-
尋找家庭中可以幫助你的同盟者:當你覺得出櫃的時機成熟了,你可以先找家庭中有誰可以幫助你,先向他出櫃。
如果家裡有兄弟姊妹,他會是好的同盟對象,所以多數同志會選擇先向兄弟姊妹出櫃,讓他們在你向父母出櫃時,可以居間當協調者。
如果家裡沒有兄弟姊妹,有些同志會尋找關係比較親近、態度也比較開放友善的親戚或家庭友人出櫃,例如:阿姨姑媽或是父母較親近或信任的朋友。
有同盟者,你出櫃時比較有人可以協助你,並在父母情緒激動時,可以協助安撫父母的情緒。
-
擬定出櫃的策略:首先,你要先決定向誰出櫃?根據同志向家人出櫃的研究,多數同志選擇先向母親出櫃,而不是同時告訴父母。
原因是多數孩子跟母親較親近,父親可能較嚴厲。
但你可以衡量你的親子關係,也許你跟父親比較親近,或是你跟父親關係比較好,也許你會選擇先向父親出櫃。
同時向父母出櫃的難度較高,除非你有把握父母反應不會太激烈,才考慮同時出櫃。出櫃方式建議用面對面的方式,要預留比較長的時間,因為你跟父母可能會討論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最好不要選擇晚上出櫃,而且千萬不要在睡前出櫃,父母和你可能因此睡不著,情緒更難平復。比較理想的時間是整天有空的週末。
有些人選擇寫信,在信中詳細交代自己覺察喜歡同性的心路歷程,等到父母看完信,再仔細與父母討論。
無論是當面談或寫信,出櫃的內容可以多強調你渴望父母的接納,父母的支持對你非常重要。
強調你需要父母的支持,父母比較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能激發他們照顧者的本能。
最不建議的是透過LINE用簡短的幾句話在家庭群組中出櫃,因為這會讓父母陷於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以及擔心其他人看法的焦慮中。
向父母出櫃時,可以委婉的慢慢切入主題,而不要一開始就告知:「我是同志。」因為對許多父母親來說,我是同志這句話太刺激了,可以先講一些話語讓父母有心理準備。
以下幾個句型可以給你參考:「有件事,我藏在心理很久了,一直不敢讓你知道,怕你傷心。」「我很想跟你說一個秘密,但很害怕你會生氣。」先鋪陳一兩句,再告訴父母,你喜歡的是同性。
不管父母的反應為何,都先不要生氣或失望,可以用比較溫柔而緩慢的語調說說自己的心路歷程,也不忘記強調你其實很在乎他們的看法,很渴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害怕他們會無法接納(Diamond, et al., 2019)。
-
出櫃後協助父母調適:在你出櫃之後,父母可能有強烈的情緒反應,你要有長期陪伴的心理準備。同志通常花費幾個月,甚至數年時間接納自己的同志身份,同樣的,你的父母要接受這件事也需要時間與教育;你是很適合陪伴與給予資訊和教育的人,如果能陪伴父母經歷這個過程,親子關係也會更親密。
你可以跟父母說:「如果你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當面跟我討論。」也可以轉介同志父母的資源給父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網頁可以查到同志父母的相關活動與資源。
向父母出櫃對同志和父母都是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順利度過這個挑戰,家人之間能更有愛與支持,家人關係能更親密。
參考資料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2007)。出櫃停看聽:同志子女必讀寶典。臺北市:女書文化。
Diamond, L. M., Butterworth, M. R., & Allen, K. E. N. D. R. I. C. K. (2012). Sexual-minority development in the family context. Adolescence and beyond: Family processes and development, 249-267.
Diamond, G. M., Boruchovitz-Zamir, R., Gat, I., & Nir-Gottlieb, O. (2019). Relationship-focused therapy for sexual and gender minority individuals and their parents. In J. E. Pachankis & S. A. Safren(Eds.), Handbook of evidence-based mental health practice with sexual and gender minorities(pp. 430–45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