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志文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家庭生命週期】六、子女陸續離家
隨著為人子女的我們成年獨立後,父母同時也逐漸老去;面對這個人生必經的難題必須預做準備!本篇短文參考自我耗損的心理學觀點而提供三點建議,幫助大家盡早覺察、規劃,並建立齊心協力的因應資源。
自我耗損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Baumeister所提出,我們每一次的選擇、糾結、焦慮都會耗損我們的心理能量,根據自我耗損的觀點,人每天用來支應生活中各類活動的能量是有限的,當上一個活動消耗掉我們大量的能量後,下一個活動的表現就容易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白天工作過度操勞後,會比較耐不住性子而對家人亂發脾氣。
試著將這些能量想像成一壺水,而生活中不同的範疇就像許多的水杯:我們每天所做的,就是將這一壺水倒進不同任務的杯子裡。在成為照顧者之前,職場、婚姻、家長三個重要任務就已經將每天的能量給分配完畢了;而成為照顧者之後,就像是多了一個杯子要來瓜分這一壺水,使得我們會很難維持自己在職場、婚姻、家長等任務中的原有表現。覺察自己即將成為父母老年的照顧者,並接受「照顧者角色將會影響原有生活的平衡」,是我們必須要先面對的事實。
水壺裡的精神能量有限,而現在又多了一個水杯要裝水,該怎麼辦?有兩個可行的解法。首先,讓原有杯子的尺寸稍微縮小一點,也就是讓本來職場、婚姻、家長等這些任務的標準稍微降低一些。雖然這並不是長久的辦法,但對於剛成為父母老年生活照顧者的新手來說,確實需要騰出一些時間與精神來熟悉家庭照顧者這個新身分。
其次是提升自己執行每種任務的效能。不論是針對職場、婚姻、家長,還是照顧者哪一種任務,都難免會浪費掉一些精神能量,就像是在倒水時不小心地撒了一些到水杯外。為了避免這種缺乏價值的浪費,我們可以預先提升自己在這些領域的角色效能。針對婚姻、家長,以及照顧者這些家庭教育的範疇,建議可以多利用所在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或相關單位)提供的教育資源。當執行效能提升時,就有機會提升到成為照顧者之前的水準,逐漸恢復原先的生活品質。
此外,也可以試著「開外掛」來擴充可用的能量!好比說尋求其他家人的協助、請伴侶與子女多分擔一些日常家務,或是與手足共同分派照顧老年父母的工作,讓身為照顧者的我們更有機會維持各種生活範疇的目標與表現。要注意的是,這種「開外掛」的作法考驗著家人間的情感基礎及共事默契,如果感情不睦或缺乏共識,反而會變成「幫倒忙」。另一方面,照顧者這個角色的負荷何其繁重,如果要獨自扛起還真是艱辛萬分,尋求家人支持、一同分擔,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正式成為父母老年照顧者角色之前,請務必要好好經營自己與這些潛在合作夥伴之間的家人情誼啊!
參考資料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Muraven, M., & Tice, D. M. (1998). Ego depletion: 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5), 1252–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