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賴惠德老師
【適讀對象】專業人員
【十大類別】倫理教育
【家庭生命週期】一、單身、交往、新婚者
曾經榮獲BBC入選為全世界最偉大100部電影,但卻睽違19年才透過Netflix在台灣上映,2000年楊德昌導演生前執導的最後一部作品《一一》(A one and a two),故事開始於男主角NJ(吳念真飾)的小舅子奉子成婚,前女友跑到婚宴佈置現場大鬧,NJ丈母娘感到很不舒服,而提前回家休息,卻發生意外導致中風昏迷。
醫師建議最好每位家人每天到病床前輪流和老太太說說話,後來卻引發女主角敏敏崩潰痛哭,她說她覺得自己每天像傻子一樣過著重複且單調乏味的生活;但NJ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旁人看來,居住在台北市大安區的一個四口之家,先生NJ和太太都有良好穩定工作且忠於婚姻,女兒就讀北一女,兒子唸小學,該是人人稱羨的幸福婚姻與家庭吧?!但男主和女主兩位當事人的真實感受卻並非如此…
婚姻關係及其本質
就社會學觀點,婚姻關係(marital relationship)是人際之間社會結合的一種特殊型式,它是原本互無關係的兩個人,據此取得親屬關係,且受到法律的保障與約束。在我們小時候所閱讀的童話,王子和公主幾乎都是一見鐘情,而故事也總是結束於「王子和公主結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真實人生中的婚姻卻未必如此,每日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工作、婚姻、與家庭裡那些瑣碎或煩心的事,它可能徹底消磨掉當初熱戀踏入婚姻時所期盼的美好。
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在1908年就曾經指出「大多數婚姻的結局是精神上的失望和生理上的剝奪。」、「婚姻本質上就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它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格關係,但它未必在婚禮開始的剎那就會自然發生,真實圓滿的婚姻關係,甚至到兩人白頭偕老的那一天也不會確立。」
或許我們不應對弗洛依德的話感到悲觀,而是應該記取大師強調在婚姻所新創的共生關係中,透過伴侶在每日生活中的互動,所創造出動態改變的人格關係。該一關係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隨時都在發生動態改變,因此更須用心去經營。
婚姻關係在本質上是更為親密的人際關係,根據鮑比(Bowlby)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主張:嬰兒與母親(或照顧者)之間親密的情感連結,是其日後親密關係及社會關係的重要基礎;亦即,婚姻中的關係與互動模式,有可能正反映了我們各自在嬰幼兒期的依附品質與類型。據此,婚姻中的某些問題,其實是反映出我們在嬰幼兒期的依附問題,而不全然是另一半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問卷或自我觀察進一步了解,自己究竟是屬於安全依附、或不安全依附(迴避型、矛盾型、混亂型),它又可能對我們在婚姻中彼此的互動模式帶來什麼影響?
一、婚姻中的溝通與衝突
有的伴侶會抱怨「對方缺乏溝通或雙方沒有良好溝通。」造成溝通不良的原因很多,但若採取簡單的二分法,會造成溝通不良,一是沒有學會溝通技巧,二是佔據優勢權力的一方不願意溝通。假若原因是前者,那麼應去參加溝通技巧訓練;假若原因是後者,那麼可以透過諮商或專家協助,幫助對方學習到開放性思考,放下權力作對等的溝通。
此外,任何人際關係,必然存在衝突,婚姻關係亦不例外。有的伴侶會誇耀「我們從未吵過架!」但美國婚姻專家 Pina與Kerns表示,從不吵架的婚姻令人難以理解。事實上,一段長期關係最致命的殺手是無趣、以及因為大小衝突,而不斷累積的負面情感。因此,我們除了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更須將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概念活用到婚姻中的衝突管理─彼此激勵分享與相互扶持,取得共識以達到目標,所以重要的是績效,而非誰輸誰贏。保持覺察這是一場雙贏、輸贏、抑或雙輸的衝突?這場衝突是讓關係變好或變差?是利多於弊或弊多於利?如何朝向建設性衝突而非破壞性衝突?
二、婚姻親密關係三要素
婚姻關係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共生的親密關係。學者Baron 與 Byrne (2000)指出所謂親密關係(close relationship)是指「在心理上與他人的相互歸屬感和理解、以及緊密的情感連結。」,而親密關係的進行,其主要包括三個要素:
(一)生活分享:您和您的伴侶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和對方聊天,相互告訴對方「今天發生了什麼事(通常是生活瑣事)、心情如何?」
(二)心靈滋潤:當您們在相互分享時,彼此心中是否有正向而溫暖的感受?
(三)相互依賴:雙方是否長期參與到共同的活動,彼此相互承擔責任和義務?
在實際婚姻生活中,我們是否有從每日的生活分享作出發,到建立相互依賴呢?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自2010年就與他的未婚妻(現在的華裔妻子)約定,不論再忙每週都要共同撥出100分鐘出去單獨約會(關係需要經營);2012年結婚,2018年他透過臉書分享他的婚姻心得「不要每天工作回家就很累、周末也很累,完全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及存在。」、「撥出固定時間留給家人,共同參與育兒及家事。」、「有了婚姻與家庭的支持,會更有力量在工作及事業上去貢獻於人群及社會!」
三、是否/如何繼續親密關係?
有些婚姻關係並不完美,但為什麼雙方還是繼續停留在該一關係?社會心理學家從社會交換論的研究發現:是否繼續親密關係?主要有三個條件:
(一)滿意程度:伴侶雙方對於彼此的親密關係滿意程度有多高?
(二)其他選擇:假若一方或雙方互有不滿意,但是會不會離開,可能要看眼前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三)投資水準:你在對方身上投資多少?你投資愈多,你將愈離不開對方;對方投資你愈多,對方愈離不開你。
在《小王子》這本童話中,狐狸告訴小王子「你為玫瑰花所付出的時間,使得她對你變得那麼重要!」、「你要永遠為你所馴養的東西負責、你要為你的玫瑰花負責。」是的,有些人可能結婚了,就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再關心對方感受;事實上,走入婚姻更必須用心經營,掌握親密關係的關鍵要素,開創彼此相互投資的良性循環,在幸福婚姻中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參考資料
Baron, R. A., & Byrne, D.(2004):社會心理學(劉曉春、曾華源譯)。臺北市:洪葉文化。
de Saint-Exupéry, A.(2015):小王子(盛世教育譯)。新北市:笛藤文化。(原著出版於1943年)
Baron, R. A., & Byrne, D. (2000). Social psychology(9th). NJ: Pearson. ISBN-13: 9780205279562(Chap. 8 Close Relationships: Family, Friends, Lovers, and Spouses)
Ellis H. (1939). Psychology of Sex.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Freud, S. (1908). Character and Anal Erotism.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9: 167-176.
Freud, S. (1938). The basic writings of Sigmund Freud.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Kassin, S., Fein, S., & Markus, H. R. (2021). Social Psychology (11th). Singapore: Cengage Learning Asia.
PIÑA C., & KERNS H. (2018). This is what it really means if you and your so basically never fight. https://www.elitedaily.com/dating/boyfriend-and-i-never-fight
Terbish, B. (2015). Viktoria Mukobenova, A legend about a woman who never quarreled with men 〔Video file〕. https://doi.org/10.17863/CAM.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