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慶玲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專業人員
【家庭生命週期】八、老年生活
根據「108年臺灣祖孫互動」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第一次當祖父母的年齡,平均是54.5歲(胡世澤,2019年8月29日)。也就是說以國人平均壽命約80歲來說,有25年的祖父母生涯。在這長達三分之一的人生歲月,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協助或甚至代理教養孫子女的機會。
隔代教養的定義可分廣義與狹義,廣義的定義包括三代同堂及家長仍協助教養(如晚間家長、週末家長或假期家長等)。狹義的定義則是孫子女和祖父母一起住,由祖父母負起照顧和教養責任,家長很少或根本沒有協助教養。本文以廣義的定義進行探討。
國內隔代教養的現況
根據最新的人口及住宅普查資料(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國內隔代教養家庭109年有103,517戶,增幅雖然有減緩,較99年增加1.9%,但是近20年間的增幅仍然十分驚人。而衛福部的委託調查,發現國內弱勢隔代教養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多數由祖母和外祖母擔任(許雅惠,2016)。以此推估一般的隔代教養家庭的主要照顧者,應該是祖母或外祖母,而祖父或外祖父則為協助照顧者。
隔代教養的選擇
隔代教養中西方皆有之,是由祖輩照顧孫子女的一種家庭模式。隔代教養可能是不得不的情況,也可能是一種自主選擇,而我國隔代教養常見的原因為家長離異或長期在外地工作、喪親、家長失業或入獄等(邱珍琬,2013、許雅惠,2016)。現代祖父母認為自己的角色,以救火隊和教導者居多(胡世澤,2019年 8月29日)。當面對無人照顧的孫子女,有些祖父母自願選擇承擔親職;有些則是被迫,基於愛護晚輩的心,祖父母替代親職大概是不得已的選擇。
教養子女的子女,再當一次家長的挑戰
祖父母在原本可以悠閒享樂的人生階段,重新承擔主要教養責任,大多都會面臨到角色轉換的問題,加上年老及體力的衰退,可能會面臨生、心理健康與社會互動的挑戰等(陳燕慧等,2014)。例如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教養孫子女力不從心、因照顧孫子女造成壓力、憂鬱與焦慮,以及社交與時間的限制等困擾。
如果是弱勢家庭,因為資源相對較少,多了孫子女要照顧,還要擔心家庭開銷增加、教育能力和資源不足等問題(許雅惠,2016)。
正向帶孫好處多
(一)健康:在臺灣或歐洲針對祖孫教養的長期研究都發現,不論老人帶孫前的身心健康狀況或社經背景如何,帶孫的祖父母(包含每日帶孫及偶爾帶孫者)的健康及活動性都較沒有帶孫的老人好(Gessa et al., 2016;Ku et al., 2013)。
(二)增進連結:除了健康的好處外,帶孫可以增進祖父母與父母輩及孫子女輩的情感連結(陳富美,2018)。弱勢隔代教養家庭的祖父母也從照顧孫子女,體會到孫輩的關愛、感覺生命有重心/寄託、感受到社會的關心等(許雅惠,2016)。
善用社會資源,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有研究發現多元友善的社區資源能協助祖父母規劃帶孫活動,參與活動對於孫子女的發展及祖父母的健康都有所助益(陳富美,2018)。隔代教養有其他協助資源者,孩童生活適應較佳(邱珍琬,2013)。也就是說,如果能有資源支持,尤其是社會資源的協助,阿公阿嬤顧孫,是有可能創造雙贏的,而不只是「拖老命顧孫」。例如可以利用圖書館、親子館、公園等的社會資源,一邊帶孫一邊學習;或是一起參加政府或民間機構提供免費或優惠的祖孫共玩共學課程活動,不但有助於孫子女發展,也能讓祖父母提升教養知能。另外,參加活動時和其他家庭交流,也可以發展出新的社會人際關係。
但是,對於一些弱勢隔代家庭,年老的祖父母對於社會資源的了解與取得可能相對不易。政府應該挹注更多資源提昇社會資源的可近性與可利用性,讓帶孫的場域不侷限在家中。
或許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透過政府及社會資源的支持,使得隔代教養可以多些正向優勢,少些困擾!兼顧「活躍老化」與「兒少福祉」!
參考資料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109 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提要分析。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1112144316VT5YTOVB.pdf
邱珍琬(2013)。隔代教養親職教育實際—一個跨年研究:探看教養內容與挑戰。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3,63-84頁。
胡世澤(2019年08月29日)。人發系調查祖孫互動 現代祖父母多自認是孫輩救火隊。師大新聞https://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8699
許雅惠(2016)。隔代教養家庭生活需求及福利服務研究調查成果報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委託調查。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581&pid=5776
陳富美(2018)。台灣祖父母的正向帶孫經驗。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1),69-97頁。doi:10.30074/FJMH.201803_31(1).0003
陳燕慧、韓晶彥、陳曉蓉、張文(2014)。隔代教養對老年祖父母健康影響與護理之挑戰。長庚科技學刊,20,87- 96頁。doi:10.6192/CGUST.2014.6.20.10
Gessa, D. G., Glaser K., & Tinker A. (2016). The impact of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on the health of grandparents in Europe: A lifecourse approach.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52, 166-175. http://eprints.lse.ac.uk/67577/
Ku, L. J, E., Stearns, S. C., Van Houtven, C. H., Lee, S. Y, D., Dilworth-Anderson, P., & Konrad, T. R. (2013). Impact of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on the health of grandparents in Taiwan.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8(6), 1009-1021. doi:10.1093/geronb/gbt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