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跨界的幸福(一)
P. 208
其是在中小學時期,這是學生的啟蒙階段, 以愛為名,廖雲章夫婦和方新舟董事
將影響他怎麼看待這個社會和世界,我們 長開始推動「外婆橋計畫」。這個計畫特
可從教育這個方向出發。」她回想起和張 別的是:不單單補助新住民媽媽和臺灣出
正在越南學語言時,受到好多人幫助和照 生的第二代,還加上孩子的導師,一起回
顧,讓她們思索:「我何德何能,得到這 外婆家。執行計畫的過程中,她發現很久
麼多的愛?我之於他們,只是陌生人,為 沒回娘家的新住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
什麼要對我這麼好?可是他們的家人在臺 經濟、文化認知、父權社會結構……等結
灣,過得並沒有那麼好啊!」她跟方董事 構性問題困住了她。
長說:「很多新住民嫁來臺灣後,沒機會 廖雲章進一步解釋:「當孩子跟著媽
也沒能力回娘家探望家人,我們可不可能 媽回到外婆家,會更能認同自己的身分,
有一個計畫,讓她們帶著孩子回到外婆家? 覺得我不單單是臺灣人,也是越南人!這
208 209
讓她們也能享受外婆家的親情並學習母國 種身分認同不必二選一,是雙重血緣,也
文化?」 可以有雙重文化認同!」
跨界的幸福 ↑張正 ( 左一 )、廖雲章 ( 後排右二 ) 和方新舟董事長 ( 後排右四 ) 參加外婆橋成果發表會。 四方情深夢圓外婆橋
( 蔡婷雅∣提供)
↓廖雲章 ( 左三 ) 參加外婆橋成果發表會。( 蔡婷雅∣提供)
在心裡發酵。她積極參與外籍移工或配偶 新住民做事,他透過夏曉鵑教授的介紹,
的集會和活動,並和張正倡議外籍移工或 認識了廖雲章夫妻。
配偶在臺灣的權益,為了這個理想大力奔 在美國時,方董事長看到不少移民在
走,這樣的努力被看見了。 當地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被排擠、被貼上
曾在美國創業多年, 標籤,第二代也因為沒有教育及工作機會,
甫自企業退休,成立「誠致 被迫淪落街頭,加入幫派。方董事長心中
教育基金會」的方新舟董 深深體會:並不是移民或第二代不好,而
事長一直想為在臺灣的 是主流社會的偏見所致,他希望改善這些
情況,但是卻不知從哪裡做起。
方董事長在和廖雲章夫婦多次的對談
中,聽到廖雲章說:「臺灣立報長久以來
持續關注教育,我相信教育很有力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