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品盈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培養孩子接受各類教育,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儲備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擁有判斷與運用的能力,掌握自己未來的人生。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是要求我們認真念書念好學校,以後找個穩定收入,或是賺大錢的工作,但一路走來,有能力賺錢,等於擁有不虞匱乏的經濟生活,或是美好的未來嗎?身為大人的我們一定知道,擁有金錢管理知識或理財概念,比直接給予孩子金錢來的更重要,而這就是我們可以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重點與方式,理財教育從學齡前就可以開始。我們常可在大賣場發現吵著要買玩具的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當場大哭大鬧,若家長當下屈服,孩子便藉由哭鬧予取予求,當下除了家長堅持立場、不被孩子情緒勒索外,事後讓孩子有機會去思考必要的「需要」與非必要的「想要」,以及金錢的運用、選擇與欲望的延遲享受,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珍貴的禮物。
崔椿琦(2020)舉例,一位四歲大的孩子,把爺爺給的200元壓歲錢,隨意送給同學,因為他認為錢是他的,所以可以任意送人。當老師告訴他200元的壓歲錢是爺爺對他的「愛」,而他卻把爺爺的愛隨意送人,孩子聽完老師的話,開始重視這筆錢,而難過的哭了起來。
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只要大人能夠以生活上的實例,有耐心地加以說明,孩子會明白的。學齡前的孩子可能在過年、生日或是相關節日,收到來自親戚長輩的祝福與禮物,平日也可能從家長處得到零用錢,這些生活經驗,都是家長可以用來進行理財教育的好時機。
徐達光(2005)指出多數學齡前的孩子,還無法理解金錢此一抽象概念,因而在進行理財教育時,建議以具體的事物,來培養孩子對於數字及金錢的相關概念。因此,對於學齡前孩子的理財能力,綜合孩子的認知發展與台灣ETF投資學院(2019)的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在生活中學習數與量概念:讓孩子理解數字、數量與金錢的概念,可以透過孩子喜愛吃的點心,或是生活中的事物練習數數,以此對應物品的數量並學習數字,也可以適時帶入價格與數量的思考(如包裝的尺寸不同,價格也會不同)。從2個一數、5個一數到10個一數,慢慢增加孩子計數的能力。
- 使用透明罐練習儲蓄: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豬公撲滿嗎?紅色或綠色的豬公承載著我們的憧憬,殺豬公的那天,開心又捨不得的心情。學齡前的孩子正是形成金錢概念的關鍵時期,若家長能帶著孩子一起存錢,透過觀察或模仿學習,並討論儲蓄的目的與好處,如:想怎麼使用這筆錢?預計多久可以存滿?透過透明罐實際看到金錢慢慢的積累,從具體數量的概念到抽象運用金錢的概念。儲蓄罐滿載的那一天,可以帶著孩子回顧這一路的心情,稱讚儲蓄的好習慣,讓孩子謝謝自己這麼棒、這麼努力。同時也可以練習10個一數的加法堆疊計算,這些都是生活中教育的好例子。過年拿到的壓歲錢紙鈔,可以帶著孩子兌換成硬幣投入儲蓄罐,除了機會教育紙鈔與硬幣幣值的兌換,對孩子來說,實際可以看到金錢變多的即時增強,比把紙鈔存到存簿,對孩子更有鼓勵的作用。
- 需要與想要的判斷:讓孩子了解真實與想像的差距,如電視的廣告、同儕間的比較等。不是每個廣告或華麗包裝下的玩具,都如想像中的好玩,也不是每一個同學擁有的玩具或文具,我們都需要擁有,需要和想要之間的不同,可以在此時,讓孩子練習思考如何取捨。
- 身教重於言教:孩子是看著家長言行長大的,想要教育孩子好的金錢觀念,家長必須以身作則,除了自己在生活上的行動展現,例如,購物前擬妥購物清單,為家中想要購買的物品,進行儲蓄計畫,家人間討論物品的需要與想要,這些活動的過程,都是自然又最好的教學,讓孩子對於家庭經濟生活有參與感。孩子想要的東西,可以視其需要的程度,由孩子自己的儲蓄罐中提領,或是經過討論後,孩子與家長各負擔不同比例的金錢,這樣孩子學會判斷自己的需求,也能夠珍惜得來不易的東西。
筆者同事念幼兒園的兒子,日前向媽媽提出想要購買直排輪鞋與學習直排輪的想法,媽媽沒有立刻買給他,而是先帶著孩子討論為什麼想要直排輪?直排輪運動有何優、缺點?再帶著孩子去直排輪店家詢問直排輪的價格,以及教練團體課、一對一課程的教學方式與費用比較,回家後和孩子討論可以怎麼存錢買直排輪?要上團體課還是一對一的課程?別以為幼兒園的孩子看起來好像什麼都不懂,只要家長願意花時間引導,孩子練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望與計畫,把生日禮物、壓歲錢、零用錢通通換成10元硬幣存起來,透過存錢的過程,自然而然學會百元紙鈔等於10個10元銅板,10個10元銅板放一疊就是一百元,要有30個100元才能買那雙他想要的直排輪鞋,孩子還很聰明地說:「買直排輪鞋,教練會送半年的團體課,可以先上團體課,就不用多花錢。」當孩子抱著二隻大豬公到直排輪店時,眼裡散發的驕傲光芒,正顯示理財的種子,已經在他的心裡發芽。
參考書目:
台灣ETF投資學院(2019,4月7日)。親子理財該如何開始?15個金錢教養練習!台灣ETF投資學院。https://etfs.tw/parents-in-financial-education/
徐達光(2005)。家庭的消費與決策。在林如萍等編著,家庭資源與管理(頁224-254)。國立空中大學。
崔椿琦(2020)。陪伴教養學:校長媽媽教你如何培養會思考、負責又自律的小孩。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