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政庭老師
【適讀對象】專業人員
說到「性教育」你會想到什麼?難以啟齒嗎?你對性的態度又是什麼?想想你自己的性教育又是如何開始/開展的呢?家庭裡的性教育要如何說與被說?性教育需要教嗎?誰適合教?上述都是談到家庭性教育常見的疑問。
曾有一份調查報告(兒福聯盟,2016),其資料顯示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從未與孩童談論過性的知識,將近七成(67.6%)的家庭從未討論過性行為議題,也有超過五成(56.3%)的家庭未討論過孩子的感情議題。由此可見,性教育在家庭教育經常是不存在的。這可能是因為性教育的話題不容易在親子相處中開啟,不可諱言,性教育的實施,對家長來說的確需要一番準備,但卻又是孩子成長必經的歷程,值得家長們一同來共學。
而要如何在家庭內討論性教育呢?家長可以先檢視自己對性的態度,當談論到性器官、生命來源時,我們如何實施性教育,以促進性別平等呢?就此三項做以下說明:
一、家長宜先檢視自己對性的態度
首先對於性的態度,可以從辨別「不可告人、可不告人」兩者的差異開始。「不可告人」是指對性議題的態度,也就是說性並不是曖昧不明、隱晦躲藏或骯髒污穢的,也不是只要年紀到了自然就會懂。家長可以先回顧自己成長過程中,例如,第一次夢遺/月經來時,您的情緒與想法,是否感到不解、不安,希望得到一些相關的資訊呢?而性的議題是何時開啟的?又如何學習?說與不說的關鍵是否在於態度?而「可不告人」則意謂性,涉及到個人私領域時,這當然是個人的性隱私議題,選擇說或選擇不說出來都需要當事人的決定,必須被理解與尊重。
而在家庭教育中,性教育是否一直都是缺席的狀態?如果說家長是孩子最初任的教育者及啟蒙老師,那性教育也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啟。性教育的子議題諸如:身體發展與性徵發育、性器官、性行為、性與健康、性與親密關係、情感教育、多元性別、性與身體界線、性騷擾與性侵害等等。這麼多的議題豐富了性教育的內容,性教育可以說就是跟人一生成長息息相關的教育。可能有家長擔心:教導性教育會不會讓孩子提早發生性行為?有這樣擔心的家長也許誤解性教育為性交教育。如果說性教育的認知學習是讓孩子了解性的相關知識、身體的認識與自我保護,再加上對性議題的理解與思考,相信孩子能發展出自我判斷的能力,或許上述的問題,就會轉化為個人的性行為選擇與自我的關係,而非直接因果推論式的發問。
二、避免關於性的暗語與語言
當談到性教育的實施,一個思考點是直接使用性器官名稱還是暱稱或代號,很多老師及家長會選擇使用暱稱來指稱性器官。本文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式,如果我們能自在地說出性器官的名稱,是否也代表一種坦然自在的態度,意指「性」不是隱晦的、不是曖昧的、更不是去性的存在。暱稱或代號畢竟不是性器官的真正名詞,試著把名稱當作事實來使用,加上家長的說明與解釋,更能讓孩子理解性教育的知識。
另一個與性教育有關的,是生命的來源。當孩子詢問自己是怎麼來到這世界上的?家長再也不要以「你長大就會懂」、「這是大人的事你不要問這麼多」、「你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等話語塘塞小孩,畢竟前者閃躲、後者說謊,都不是適合的回應方式。把孩子的提問當作一次機會教育,正向解釋性行為的概念,家長的態度還是關鍵。家長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孩子說明,性行為與生命的關係,建議盡量以事實的陳述,而非道德批判的方式,講述事實更能客觀描述知識,當作親子共學的主題,減少尷尬感。孩子若模仿他人講了髒話,家長亦可與孩子一同討論髒話的性別意涵,以及為何不尊重他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提出對全面性教育的看法。所謂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種課程,其探討對性(sexuality)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各層面的教與學的過程。目的是使兒童與年輕人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並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發展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思考其決定如何影響自己和別人的福祉,了解及確保自己的權益。從聯合國全面性教育的觀點來看家庭中性教育的實施,便能理解性教育實施乃刻不容緩,並為國際化之潮流。
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第二十九條載明兒童教育的目標在培養兒童本著理解、和平、寬容、性別平等以及所有人民、種族、民族、宗教與原住民間友好的精神,於自由社會中,過負責任的生活。可見性別平等是兒童教育過程中重要的議題。其他如保護兒童免於性剝削和性虐待等亦見於公約條文。
三、性教育的實施同時促進性別平等
理解性別的多元樣貌與概念,具備平等的意識,減少性別刻板印象的產生,減少因性別區隔,而造成個人發展的不利因素。學者(蘇芊玲等,2003)曾提出,性的三個層次:知識層次、技術層次及權力層次。也就是說我們在談性教育的時候,往往只著重在性知識的層次,操作技術層次很少被論及,權力層次就更常被忽略了。舉例來說,關於月經的知識會被教導、使用生理用品的操作技術大概只有女學生會學習到(可以檢視男學生有機會學習嗎?);而月經被隱晦稱為「姨媽」,在宗教與文化層面存有各種禁忌,意味著經血是不潔的。從台大2021 年 9 月開設「月經通識課」來看,消除月經污名、推廣月經平權,性教育的實施有助於性別平等。
四、結語
家庭性教育的實施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卻是必須要進行的,性教育不僅讓我們認識自己的身體發展、親密關係的理解與經營,更是未來生活需具備的能力。建議可以平常心自然的態度來面對性議題,並作為親子關係共同學習與成長的要素與養分。
參考資料
兒福聯盟(2016)。台灣兒童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取自https://chickensoupfamily.com/2020/07/10/family-sex-education/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21)。取自https://crc.sfaa.gov.tw/
蘇芊玲等(2003)。性要怎麼教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女書文化。
Health and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2021)。取自https://csetoolkit.unesco.org/toolkit/getting-started/what-comprehensive-sexuality-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