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志文老師
【適讀對象】專業人員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重要資產,家庭有著關愛、照顧,以及陪伴的功能,這些功能若是能夠妥善發揮,家庭會是我們追求幸福美好人生的後盾與助力,讓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勇敢實踐理想。
但是,如果家人之間無法分享關愛、無法相互照顧,家庭反而像是一個不定時的火藥庫,讓我們活在焦慮與不安之中,擔心害怕一不小心,就會引爆這個火藥庫,於是…家庭變成了拖垮我們勇於朝向理想人生的阻力。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的作法,創造我們的家庭,使家庭成為身為青少年子女自己的最大資產。
一、從無法選擇到相信有能力創造
家庭這麼重要…「但是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家庭!」、「投對胎比較重要啦~」,也許這樣的想法立刻浮現在你/妳的腦海,這樣的想法其實沒有錯,甚至可能是大多數人的心聲。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家庭中成長茁壯,如果能夠生長在富樂安康的家庭,人生就可以贏在起跑點,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不過,這樣的想法有些消極,它太過強調家庭生活對個人的單向影響,反而輕忽了個人在家庭中的主體性。實際上,家庭生活與個人之間有著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雙向關係(O’Connor, Hetherington, & Clingempeel, 1997)。也就是說,每個人在家庭中不會只是「被動地」被生活經驗影響,不論你/妳在家庭中是何種身分、處於什麼年齡階段,都有能力可以扮演主動的角色,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創造、經營、拓展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經驗。
二、為自己的家庭生活作主
青少年子女在經營家庭生活的課題上,可以有哪些具體的作為呢?
(一)減輕家庭的負荷:我們首先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對家庭可能造成哪些成本,也就是思考自己可以做那些事情來「減輕家庭的負荷」,像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維持個人生活環境的整潔、配合家庭生活作息的時間,以及自動自發地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等(張芸慈,2021)。這些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學習如何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成為獨立成熟個體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家庭期望青少年子女能夠朝向適應發展的重要目標。如果青少年子女能夠做好自我管理,家庭就能夠投注更多的心力在經營、提升更好的生活環境,創造家人之間更多、更好的精心時刻。
(二)避免增加家庭不必要的負荷:我們也可以「避免增加家庭不必要的負荷」,像是不去涉及一些可能令家人感到擔心煩惱的危險事件或環境(萬一真的遭遇到了,也應該第一時間告知,讓家人有足夠的時間反應,協助處理以避免問題持續擴大)、學會分辨慾望與需求,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並且完成自己所分配到的家庭勞務。還有一件很容易被忽略卻又很重要的大事,那就是要和顏悅色地和家人互動。在生活中難免會有出現令人感到生氣、沮喪、煩躁…等負面情緒的事情,遇到這樣的時刻,我們要學會用適當的方式向家人「表達」情緒,而不是恣意地「表現」出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對家人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表達自己希望家人可以怎麼樣陪伴自己度過這暫時的低潮、如何陪伴自己將高亢的情緒冷卻下來,而不是大哭大鬧地將這樣的負面情緒轉嫁給家人,或是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地讓家人焦急擔心,這些都會有意無意地讓家人成為自己壞心情的代罪羔羊,增加家庭中不必要的負荷。
(三)讓自己成為能夠支持、促進家庭有效運作的資源:除了做到前述的兩點,我們還可以「讓自己成為能夠支持、促進家庭有效運作的資源」。像是台灣有許多雙薪家庭(雙生涯家庭),伴侶雙方除了家庭要顧之外,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職場,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特別忙碌的時刻,能夠投入家庭生活的心力時間就多少會受到壓縮(孫若馨,2015)。在這樣的時刻,青少年子女可以在情感上幫家長加油打氣、肯定家長的辛勞付出,帶給家長信心與力量克服挑戰;在實質上也可以主動協助分擔家事工作(例如倒垃圾、清洗碗盤等),讓家長在忙碌、高壓的生活步調中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喘口氣、休息一下。不論是情感上或是實質上的支持,青少年子女都能讓自己化身為家庭生活的重要資源(張芸慈,2021),而在帶給其他家人愉快、感動等好心情的同時,也在替自己打造一個更舒適成長、和樂融融的家庭生活環境。
三、每個家人都是有微小超能力的超人
最後想提醒正值青少年階段的各位,不要小看自己在家庭中可能發揮正向功能的影響力,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是有著微小超能力的超人,就像是這個公式: 1x(1.01)^70>2 ,即便每次只有1%的進步,慢慢地累積起來,將會是很巨大的改變。
而且家庭是一個會產生多重循環的整體(Day, 1995),當我們善盡自己作為子女角色的家庭責任時,我們不只是減輕了家長的負擔(或是令家長感到開心、欣慰),幫助家長更有餘裕地扮演好親職角色,讓我們可以接受到更多關愛、照顧,以及陪伴的成長經驗;我們同時也讓家長擁有更多的心理資源,可以更餘裕地扮演好他們的其他家人關係角色,像是,對家長來說,他們同時是自己婚姻關係中的伴侶、代間關係中的子女、手足關係中的兄弟姊妹,以及親屬關係中的女婿或媳婦…等,所以受惠的不會只有家長,而是整個家庭成員都能因此受惠。同樣的道理,當家長能夠更有餘裕地善盡各種家庭角色的職責時,他們能從中累積更多的心理資源,繼續扮演好親職角色,給予我們子女更多的關愛、照顧,以及陪伴(Shek, 1998)。
因此,不要小看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能夠做出的付出,不論是「減輕家庭的負荷」、「避免增加家庭不必要的負荷」,或是「成為支持家庭運作的資源」,即便是很微小的努力,也能夠積少成多,啟動家庭中正向發展的循環,為自己創造更好的家人關係,讓家庭成為自己追求理想生活的最大資產。
參考文獻
張芸慈(2021)。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與親職適應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孫若馨(2015)。雙生涯家庭夫妻家庭角色分工與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Day, R. D. (1995). Family-systems theory. In R. D. Day, K. R. Gilbert, B. H. Settles, and W. R. Burr (Eds.) Research and Theory in Family Science (pp. 91-101).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O’Connor, T. G., Hetherington, E. M., & Clingempeel, W. G. (1997). Systems and Bidirectional Influences in Famili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4(4), 491–504.
Shek, D. T. L. (1998). Linkage Between Marital Quality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Chinese Culture.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9(6), 68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