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麗文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專業人員
【家庭生命週期】二、養育幼兒階段(老大未滿30個月)
「資源」係指任何一種有形、無形、可利用性的有限物體,或任何有助於維持生計的事物;其類型可分為: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及信息資源。而家庭生命週期發展到家有嬰幼兒子女階段,家長因經濟、工作與子女教養等多重因素,可能容易引發家庭的壓力與「初為家長期的危機」,以育兒小家庭為例,其主要的家庭任務為:(1)對家長角色之適應;(2)學習當家長,了解嬰幼兒發展與成長需求;(3)調整居家作息、居住空間安排、財務管理以適應子女成長需求;(4)伴侶家務重新分工,以取得工作、家庭、育兒三者平衡;(5)調整伴侶溝通管道與時間,重建雙方均滿意的性關係;(6)尋求上一代祖父母的適度協助,重建與親戚的關係。養育嬰幼兒階段的資源管理教育,茲分述如下:
ㄧ、初為家長的準備與適應
(ㄧ)認識嬰幼兒的發展需求
早期理論強調生理需要的滿足,是嬰幼兒依附感的發展,以及與他人建立有意義關係的基礎。而嬰幼兒除了足夠的餵食外,還需要更多的依附感。有關養育嬰幼兒階段依附關係的發展與資源管理,可從下列幾個觀點來看:
1、心理分析理論︰
佛洛依德(Freud)認為:如果母親在餵養方式上,顯得輕鬆而慷慨,嬰兒堅定的依附感將會形成。艾立克森(Erickson)也認為:母親對嬰兒的哺育不僅僅是口腔的滿足,也影響到心理社會危機中的「信任vs.不信任」階段,所形成的依附強度。
因此,在資源管理教育方面,餵養與照顧行為是嬰幼兒安全依附的生活資源,不僅滿足嬰幼兒的生存需求和被愛的願望;更透過主要照顧者輕鬆而慷慨的餵養技巧,表達愛的能力以及照護的知識;嬰兒堅定的依附感將會形成一種「信息資源」,經過一系列的認識和創造過程,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信任感。
2、社會學習理論︰
班都拉(Bandura)認為嬰幼兒會對餵養和滿足其需求的人形成依附。透過學習,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成為強化的來源,嬰幼兒會做任何有必要的事情(包含哭鬧),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因此,在資源管理教育方面,(1)溝通:A.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積極的聆聽、考量嬰幼兒的溝通能力、善用環境降低干擾等問題;B.雙向溝通模式,例如:溫柔撫摸及愉快的體驗,嬰幼兒逐漸會把人和愉快的感覺連結起來。(2)時間與精力資源:A.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本身因素:包含個人態度、健康的身體機能、累積經驗知能或技巧、參與成員多寡等;B.家庭結構與環境因素:包含家庭發展階段、家人健康情形、家長工作繁雜的差異性、家庭環境場所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等。
3、John Bowlby依附理論
Bowlby(1988)指出:依附行為是指那些用以得到或維持依戀物之接觸或親近之行為,依附是一種先天的行為系統,它能增進後代在嬰幼兒期的安全,並為後代提供了信任關係的基礎。
因此,在資源管理教育方面,家長或主要照顧者要建立有回應的安全依附關係,用嬰幼兒明白的語言(包含:溫柔摟抱、安慰與微笑等),以及傾聽觀察和理解嬰幼兒的信息(包含:視線接觸、伸手、牙牙學語、哭泣等)。溝通包含語言訊息與非語言訊息,一個良好的溝通者,會同時注意兩種訊息;非語言訊息,通常都比語言訊息來得真實。
(二)家長角色適應
家有嬰幼兒,學習家長角色與職責的家庭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家庭資源的量,是影響生活方式與水準;而資源的質及運用的知能,取決於生活素質與家人間的滿足感。
家庭資源管理需透過家人間的互相溝通、選擇、作決定,並落實於生活中;因此,新手家長從原本的角色,踏入為人家長的歷程,需學習一個扮演家長的角色,以及照顧子女的職責;例如:開始學習照顧孩子的各種技能,餵奶、換尿布等。
二、伴侶關係的調整與適應
(ㄧ)作息與居住空間安排
養育嬰幼兒階段(長子年齡低於3歲),此時婚姻關係因養育嬰幼兒而改變;因此,在資源管理教育方面,有效的家庭時間管理不是控制,而是「協調」,應讓家人在過程用自己的方式,達到共同的目標,並且在「協調」過程中獲得各自的滿足。時間管理從設定目標開始,設定目標前,跟自己充分對話,探詢自己真正的想法。作息與居住空間安排,則透過跟家人充分的對話,挖掘彼此內心中真正的渴望,然後才去設定共同的目標。
(二)財務管理
在財務管理方面:1.瞭解財物來源與支出類別,掌握收支平衡;2.財務管理須採長遠觀點,以面臨無法確定的危機或困難發生;3.瞭解家庭收入模式,以便進行財務規劃;4.確實記帳,瞭解家中支出狀況,更可從記錄檢核中,修正不好的消費行為;5.建立個人家庭的應急計畫,如確保健康與安全的保障,降低意外或大環境引發的經濟困境。
(三)家務分工
伴侶可透過三個步驟一同檢視、調整;1.畫出彼此的作息時間表,每個人的時間都可以區分成三個部分:生存必要的時間(如吃飯、睡覺等)、受約束的工作時間(如上班、家務等)、自由安排的時間(如看電影、休閒活動等)。2.寫下目前的家務育兒分工表,依照出現的頻率分類:(1)例行性家事:洗衣、掃地等,一至三日就需做一次的家務;(2)常務性家事:洗車、幫寵物洗澡等,一週或一週以上需要做一次的家務;(3)一次性家事:換燈泡、修水管等,不定期出現的家務;將不同的家事列出分類後,再檢視現在的家事分工狀態。3.共同討論、檢視需要重新調配的家事。
三、人際溝通與協調
(ㄧ)工作、家庭、育兒三者平衡的溝通管道
嬰幼兒需細心呵護,對新手家長而言,雖然工作家庭平衡很難,但研究發現若有充分的家人支持,有助於工作家庭平衡;對多數雙薪家長而言,「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工作之餘花最多時間在家務和育兒上;可藉由檢視家長的家務育兒時間,嘗試更適切的家務時間分配。另外,給自己「暫時放個假」也是重要的。不能因為當了家長就沒了自己;要有時間放鬆,好好照顧自己,家長雙方可以輪班,去做 SPA、喝下午茶,完全離開寶寶,讓自己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家庭休閒與親友關係的重建
照顧和養育嬰幼兒,影響過去兩人世界的親密關係和平衡默契;新的角色任務、互動關係和行為模式,都需重新學習和調適。初任家長階段,面對角色的轉換與新生活的適應,新手家長是需要協助的,沒有人一開始就學會當家長,那是經過不斷地累積和生活經驗的啟蒙。需要有資源引導新手家長「如何成為家長」,給予適時的支持,提供生活資訊和教養孩子的技能知識,讓他們可以有道可循,扮演一個稱職的家長角色,提供嬰幼兒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親愛的家長,學習家庭資源管理,可以幫助家人面對養育嬰幼兒階段的諸多挑戰,而家庭資源的範圍,包括家庭內、外資源,當家庭內資源可能會有限,或者不足時,更需要善用家庭外的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例如,使用各地的親子館,也可以使用家庭諮詢專線服務(412-8185),以諮詢教養問題與心理調適等;所以在養育幼兒階段的家長,除了學習上述初為家長的準備與適應、伴侶關係的調整與適應種種的資源之外,可以多加運用家庭外資源,方能使得資源的運用更加完善。
參考書目
何恭與、吳孟真、周麗端、唐先梅、葉明芬、魏秀珍(202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 IV, 主題軸四:家庭資源管理與消費決策。教育部。
林如萍、周麗瑞、 徐達光、柯澍馨、唐先梅(2005)。家庭資源與管理,主題:家庭經濟。新北市 : 國立空中大學。
Duvall, E. M.(1977, 5th ed). Marr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 Philadelphia:Lippin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