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我和我的孩子-青少年手冊2023
P. 46
答應孩子的事, 也許在大人眼中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家長
答應過自己的重要承諾,因此家長應該重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約定。
該怎麼做到?
● 在和孩子做約定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① 在答應孩子事情前,一定要先量力而為,不要做出自己或配偶 / 伴
侶難以兌現的約定。
② 與孩子約定後,任一方皆應告知配偶 / 伴侶,這樣才能保障孩子的
權益,也確保家長在孩子心中值得信任的形象。
③ 認真看待自己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哪怕只是些微不足道小事情。透
過自己的身教,讓孩子學會要重視對他人做出的承諾。
④ 如果遇到自己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應據實告知孩子,一方面讓孩
子事先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學會體諒家長的難處,藉此
提升孩子的同理能力。
信任是良好親子互動的基礎。一旦孩子認定家長不可靠或沒有誠
⑤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難以執行時,除了誠實地對孩子說「不」,也要
信,那麼就會降低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告知、求助家長的意願。 和孩子說明自己拒絕的原因和理由,與孩子試著討論出其他可行的
替代方案。
透過以下幾個情境,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過在孩子面
前「說話不算話」的經驗吧。 ⑥ 萬一家長真的不小心「說話不算話」了,就應該誠懇地向孩子道歉,
並和孩子討論該如何彌補孩子受損的權益。千萬不可以惱羞成怒、
□ 1. 答應要陪孩子一起看書、聽音樂或是做其他休閒活動,卻 翻舊帳轉移注意力、用大人的威權做出雙重標準,或是打馬虎眼
因為臨時有事而爽約。 敷衍孩子,這些舉動會加深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傷害家長與孩
□ 2. 配偶 / 伴侶事先答應孩子的事情,卻被自己否決。 子的親子關係。
□ 3. 自己事先答應孩子的事情,卻常因有其他事而無法達成。
□ 4. 明明沒有十足的把握,就先做出承諾,最後無法兌現。
□ 5. 孩子抱怨自己沒能遵守承諾,結果自己卻對孩子大發雷霆。 孩子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學習家長的言行舉止。若家長經常「說話不
算話」,那麼孩子也就會輕視自己與他人的約定。
如果有以上的情形,小心孩子已經對家長的話產生不信任!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