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跨界的幸福(二)
P. 144
淵源極深。對於 1947 年印巴分裂造 著宗教的規範,每天固定做禮拜,保 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努力,亞瑟蘭
成宗教和政治的對立,他不想多做批 持身心靈清淨。雖然臺灣社會對於 娘家親戚都看在眼裡,也敞開心胸接
判,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大家認識印度 宗教持多元開放的態度,不過,當電 納他,連當年反對他們結婚的阿嬤,
文化,看看這個古文明國家的藝術風 視媒體報導伊斯蘭國(IS)在世界各 只要聽到阿敏要回來鄉下,不管多晚
情。 地造成的恐佈攻擊事件,不了解的人 都要等他,為的只是看看他,跟他說
他在多次印度旅遊經驗中,感受 就會對他們說:「看吧!你們就是這 一聲:「阿敏,你回來了。」疼愛之
到當地人文薈萃,在熱鬧的市集中, 樣……」這時,也只能花費心力清楚 情溢於言表。現在,他已領有臺灣身
在瑰麗的建築物旁,有著華麗圖案、 解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並不等於 分證,中文名字為「楊子敏」,這個
↑牆角擺放伊斯蘭教相關的書籍。(曾慧芬提供)
繽紛色彩的服飾,和結合神話史詩風 IS,化解人們的錯誤觀念。 新名字代表他在臺灣開啟的新人生。
曾經數次躲在角落哭泣。相處久了, 格的工藝品,處處洋溢人文風情。加 亞瑟蘭也分享她的感受:「從小 對於目前的生活,他很滿足,覺
覺得這裡許多村莊仍保有古老傳統, 上近年來在世界各地竄紅的電影,這 我就常常看著天空,想著生命是什麼; 得一切都是阿拉真主的安排。他謙虛
144 145
淳樸敦厚的村民,過著簡單的農居生 些豐富的藝術元素極富韻味,都是阿 長大後開始探索人生的問題,一直沒 的說,其實很多事情他沒有想太多,
跨界的幸福 活,有一份特別的恬靜。」為了扭轉 敏衷心想帶給臺灣人民的。他覺得臺 有找到心靈歸屬感;大學時期接觸伊 包括在臺灣結婚、創業、定居,這些 印度服飾及美食的拉納傳奇
人們的刻板印象,他們還曾經帶領電 灣對異國文化採包容開放的態度,呈 斯蘭教後,心中才覺得踏實。」 原本都不在計畫之內,卻順理成章進
視旅遊臺到巴基斯坦採訪,也帶週刊 現出多元文化特色,這點和印度文化 為了讓臺灣社會大眾對於伊斯蘭 行著,他感恩真主的恩賜,讓他空手
二) (
記者前往報導,以當地人的角度讓臺 有異曲同工之處,相信臺灣人民也能 教更了解,阿敏在印度餐廳一旁擺放 而來,現在卻雙手滿盈。阿敏說,他
灣人認識陌生的巴基斯坦。 細細品嚐印度文化之美。 小書櫃,裡面有各類跟伊斯蘭教相關 真心愛臺灣,這裡有溫暖的人情,有
的書籍,供客人翻閱;牆面上也張貼 他辛勤耕耘的夢田。他以沈穩神情和
પᄿΙܓ˖ʷ ෂ౮ॆ˴ٙၚग़ 一些閒暇時的揮毫,書寫著「古蘭經 自信的氣勢說著:「我不回去了,臺
典是全世界的引導」,就像是精神標 灣就是我的家。」目前,他最想做的
令人好奇的是,巴基斯坦和印度 對於有些人誤解伊斯蘭教,阿敏 語,提醒他不要忘記宣揚伊斯蘭教。 是接巴基斯坦的爸爸、媽媽來臺灣
由於領土問題引發多年的糾紛,雙方 不禁皺起眉頭,他說伊斯蘭教的教義 居住,讓他們看看拉納的後代遠離家
更因此爆發戰爭,阿敏出生於巴基斯 嚴謹,嚴格禁止喝酒、賭博、吸毒等 ၽᝄอɾథ 鄉,超越先祖們在闖盪伊朗、土耳其、
坦,為什麼還要推廣印度文化?阿敏 行為,虔誠的穆斯林遵照戒律,對於 孟加拉等國,都無功而返後,他在遙
無奈的笑著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 自身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有重要的約 阿敏胼手胝足在臺灣建立起自己 遠的臺灣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
的種族和文化本來就是同根生,歷史 束作用。像他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堅守 的家庭,開創一番事業,與這塊土地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