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我和我的孩子-青少年手冊2023
P. 37
孩子功課表現一直不如 讓我們來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的狀況?
我的期望,該怎麼辦? □ 1. 孩子認為要達成家長的期望才是成功的。
□ 2. 孩子遇到阻礙或挫折,便會馬上選擇放棄。
□ 3. 孩子會開始逃避接觸、學習新的事物。
□ 4. 即便是善意、溫和的批評或指教,也有可能會讓孩子深受打
擊,出現退縮與抗拒的表現。
□ 5. 看到別人的成功,孩子想到的是自己的失敗,並出現羞愧、埋
怨、忌妒的情緒反應,甚至還會認為對方的成就不算什麼。
如果出現以上的狀況,家長應留意是否給孩子過高的標準。
● 我可以怎麼做:
① 家長應在乎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而非「成果」。
② 找到孩子的才能、專長,讓孩子能透過多元學習,展現孩子個人
特色。
③ 不應對孩子學習的成果過度批評或比較,協助孩子找到比較能專
注與有興趣的領域,既使目前表現不理想,孩子會比較容易重新
面對挑戰。
④ 孩子會內化家長對自己課業表現的期望,家長太在乎成功或失敗
反而讓孩子無法養成勇於挑戰、努力、積極學習的心態,進而限
縮了孩子未來充分發揮潛能的可能性。
家長都會對孩子有所期望,因此當孩子長期的功課表現不如家長
預期時,孩子就會察覺到家長失望的情緒,孩子可能會責備自己、 家長應給予孩子符合其特質的期待,孩子才能有信心探索各種可能
感到愧疚,甚至會形成「我就是個輸家」的信念。 的未來。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