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性平季刊 NO92 我是不及格的家長?單親父親參與學校教育的經驗
P. 2

專題企劃 /「媽」的力為校苦力 : 多元家庭與家長的子女學校教育參與
















                     本文的資料來自於我的碩士論文部分內容 ( 林心梅,2017 ),透過與 14 位研究對象
                 深度訪談後,並將訪談逐字稿歸納、整理進行分析。主要的研究對象界定為勞動階級單
                 親父親,至少與 1 位國小子女同住,且無他人協助照顧者。研究對象中共有 11 位來自
                 於全臺各地家扶中心所服務的單親父親,其餘 3 位則是透過資源網絡協助介紹與連結,
                 這些單親父親多從事勞力密集型工作,皆為臨時性質,以便利回應子女的生活作息。文
                 中所提的「不及格」家長,反映教育現場以特定階級家庭的價值與意識形態為標準,預
                 設所有家庭皆有人力能夠全面投入子女的教育工作,進而打造出「及格」家長標準,同
                 時也將無法配合與協作的家庭歸類為「不及格」家長。然而,不同的社會階級及家庭結
                 構都有相異的教養方式與資本,「不及格」的框架則是忽略了弱勢家庭困境,同時存在

                 著對於勞動階級教養經驗的汙名。


                     本文目的為闡述現今的學校教育體制,如何影響勞動階級單親父親參與國小子女教
                 育的經驗,希望可以指出政策與現場實作的落差,協助一線教育工作者省思教育制度設
                 計背後的家庭意識形態,看見、理解與尊重家庭的多元性,使得非主流型態的家庭亦能
                 在教育制度中受惠。


                 一、蠟燭多頭燒的單親父親

                   參與子女學校教育的兩難

                     在現今教育方針下,學校期待家長能積極參與子女的學校教育。配合《國民教育階
                 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規定,學校必須舉辦家長日,藉此向家長說明學期的教
                 學目標與計畫 ( 教育部,2006 ),並進行溝通與交流。勞動階級的家長因不同因素,在

                 考量參與學校的例行活動時,得先權衡家庭經濟收入及子女的照顧需求。單親家庭的狀
                 態讓他們經常處於分身乏術的困境,不似雙親家庭,有另一半的人力可以協調與支援,
                 也不像中產階級的家長,工作具備較高的自主性,可以透過請假或是彈性的工作時間等










                                                      48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