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性平季刊 NO92 我是不及格的家長?單親父親參與學校教育的經驗
P. 9
我是不及格家長?單親父親參與子女學校教育的經驗
本文中的勞動階級的單親父親挑戰了傳統的性別分工,他們需同時間肩負養家者
與照顧者的雙重角色,他們不僅負責家庭經濟收入,也因缺少社會網絡和家庭支持系
統,以及面對不同於傳統男性角色的家務與照顧工作,同時得承擔在中產階級雙親家
庭中多數由女性負責的育兒照顧以及子女的學校教育參與。這些工作在過去是由伴侶
協助負責,他們則主責投入職場穩定家庭經濟,因此,當他們成為單親父親之後需要
獨力承擔劃分為女性的工作中,則多有不適任以及挫敗感。
勞動階級的單親父親遭遇許多挑戰與限制,無法完全符合學校期待的家長參與方
式,但在協調家庭、工作及子女學校教育安排,以及回應學校的各項參與要求,他們
仍然付出許多心力規劃、妥協、協作,才得以勉力達到折衷和平衡。因此,老師的態
度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若是他們能夠理解不同家庭的個別情況,則能減少單親父親
在參與子女學校教育過程的斷裂經驗,反之,則可能歷經多重的挫折、焦慮及壓力,
甚至退縮。
根據本研究發現,筆者希望針對政策、學校教育提出相關建議。首先,家長參與
的政策須避免以特定家庭型態做為理想家庭預設,進而排除甚至標籤「標準」外的家
庭,應考量不同型態家庭所面臨的困境,並提供實際有效的幫助,協助非主流家庭的
家長及子女能在政策推動的過程中獲得助益。其次,教育現場的老師若能理解不同型
態、階級的家庭的差異性,規劃友善的家長參與事務並提供確切的協助,將有助於非
主流家庭家長在參與子女學校教育時產生的斷裂及排除經驗。
參考文獻
林心梅 (2017)。我是「不及格」家長?勞動階級單親父親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的經驗 (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 )。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辦法 (2006年7月6日 )。
藍佩嘉 (2017)。誰製造了「問題家庭」?⸺談弱勢家庭的教養處境。載於宋宜真 ( 主編 )
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尋找懷孕、生產、教養的更多可能 ( 頁 162-168)。新北市:大家。
Lareau, A. (2003). Unequal childhoods: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ash, R. (1993). Succeeding generations: Family resources and access to education in New
Zealand. Auckland, N.Z: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incent, C. (1996). Parents and teachers: Power and partnership. London: Falmer Press.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