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性平季刊 NO92 我是媽媽,我需要社會看見我:女性肢體障礙者的母職經驗
P. 2
我是媽媽,我需要社會看見我:女性肢體障礙者的母職經驗
障礙乘以母親,身體與性別的交織性
醫療模式研究與論述,聚焦在疾病與徵狀,忽略障礙者真實的「身體」經驗。無
論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各時期的問題,或在社會中生活的阻礙,都來自於因為身體
的獨特性,及從身體發出來的聲音,但是從「障礙者」與「障礙身體」出發所感受到
的經驗,卻在理論模式的來回討論中消失了!身心障礙理論認為肢體障礙者受到的
身體凝視來自於許多社會因素,例如接受到的社會態度與真實性,重新思考社會中
對肢體障礙者的身體意象必須從個人的經驗感受談起,從揭露中了解 (Taleporos &
McCabe, 2002)。
社會模式觀點視障礙為社會產物,因此強調個人與社會的整合;主張障礙並非個
人成因,而是一個複雜的集合體,尤其大部分是社會環境造成 ( 周月清、彭淑芬、舒
靜嫻、鄭芬芳,2004)。社會模式提醒著我們,身體障礙有許多因素來自於社會,是
社會的結構性因素不利於障礙者,並且在沒有打造一個適用於所有人均可以使用的環
境和狀態下,許多人產生阻礙,並限制了發展性。需要改變的是社會環境,而非個人。
身體不只代表健康的狀態,也不僅是挑戰結構環境的基礎,而是一種在日常生活
當中經驗的聚集,身體每天也與許多社會的角色關係互動,例如:性別、勞工、家庭
主婦、單身、家長、父母、兒女等等,不同角色形成不同經驗。因此我們該關注的,
不僅只於醫療模式的建構,或是社會模式的論點,而是多種角色相互交織後的影響。
性別是一種達到以男性或女性類分下的實現過程,被建構在心理、文化及社會意
義中 (West & Zimmerman, 1987),男性與女性除了有身體上的劃分外,更透過身體
在受到社會建構的影響下,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男性或女性,而開始形塑不同的角色任
務及生活面貌。性別存在差異來自於長期在社會中扮演角色不同,發展了不同的照顧、
家庭及工作經驗圖像,整個生命的發展,形成不同色彩,可看出性別角色經驗對於個
人生命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是因為長期以來社會的性別建構,對於個人的影響。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