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4
P. 45
(三)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的金錢來源主要是父母,從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導如何計劃、
支配或儲蓄金錢,更能讓他們了解金錢的意義(韋雪琴,1991)。德國心理學
邁爾思教授也提出教育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慾望的
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引自陳雅玲、孫秀惠,2006)。邁爾思還
提出了六點「親子財富行動」計畫:
1. 父母跟孩子都為自己的開支做紀錄。
2. 父母每週找一天跟孩子討論家中開支狀況。
3. 父母定期向孩子解釋經濟活動的基本原理,例如借貸與利息的關係、投
資與報酬的關係。
4. 父母帶孩子為家庭重大採購比價,體驗聰明消費的樂趣。
5. 父母跟孩子一起犧牲一些物質享受,例如每週有一餐不吃,體驗飢餓滋
味,將那一餐費用轉來資助有需要的人。
6. 父母做典範,常常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問孩子:我們家真的
需要這個東西嗎?
而父母的金錢態度對孩子產生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直接(以
金錢做賞罰的工具)或間接(對金錢使用的習慣)之金錢教育,對其子女會產
生深遠的影響(蔡瑞華,2000)。
二、商品的價值
媽媽,我想要一臺新的腳踏車,姊姊都不借我騎 !
腳踏車啊 ? 但是腳踏車有點貴呢 !! 我們要先存些錢。
很貴?超過 100 塊錢嗎?
哈哈 ! 當然超過阿 ! 可能要 1000 塊以上喔!
1000 塊以上就是很貴嗎?
到底多少錢是
很便宜啊?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