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跨界的幸福(一)
P. 135
原因,在琬綺身上承襲自父親血脈的 「希望有一天,新住民二代不再需要
傳統客家氣息並不明顯,同時也沒 被另外劃分為一個族群,而是能夠自
有太多來自母親家系的菲律賓文化風 然地被認為是臺灣族群的一份子,僅
格,反倒擁有著更多都會化後的國際 只是原生血統不一樣罷了。」
情懷。
雖然身為臺菲婚姻子女,但對琬 Ԓʱٙሖ͛
綺來說,自己僅僅不過是個擁有菲律
賓母親的混血兒,因此,她對於所謂 近幾年來,琬綺開始學習菲律賓
「新住民」這個詞彙,感到相當的厭 話,但也只及於會話的程度,沒有嚴
煩與困惑。畢竟對她來說,自己並不 謹的文法。對於幼年時的琬綺來說,
是一個新到來的外鄉客,而是一個屬 自己會不會說菲律賓話,一直都不是
134
於充滿在地情感的原鄉人。琬綺認為: 甚麼太大的問題。就像是客家子女未
必會說客家話一般,這只不過是前後
跨界的幸福
↓琬綺媽媽年輕獨照。( 陳琬綺提供 )
血脈傳承後所出現的變化之一,而不
是原鄉文化的認同或融合。
在琬綺的記憶之中,自菲律賓前
來臺灣的母親,其實並未遭到太多的
歧視,頂多只有語言上部分小問題的
發生。相反的,在當時那個英文並未
盛行的民國 70 年代,琬綺母親反而
因為自己得以使用英語的國籍背景,
而備受同僚的尊敬。回望那個還沒有
太多新住民、甚至「外籍勞工」一詞
都還沒有被發明的時代,當時的臺灣
人民其實並沒有因為國籍不同,歧視
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工作人員。他們僅 ↗左起為琬綺媽媽、
琬綺妹妹、陳琬綺與
筆者合照。
( 陳黎明 |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