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跨界的幸福(一)
P. 84
著搭蓋的拱形支架爬滿綠色藤蔓,她 受潮而爆開爛掉。看她熟練的手法, 了,娘家父母又距離那麼遠,在沒有 得頭頭是道。將來她也希望能繼續將
打趣的說這是她的綠色隧道。 以為她在印尼就會了,她說這一切都 人照顧情況下,只好把女兒帶在身 父親的掌上功夫傳承下去。
只見她穿上雨鞋穿梭在結實纍纍 是來臺灣才學的,以前在印尼根本沒 邊。布袋戲後臺有一條裝著木偶的大
的番茄小徑上,指著架上一顆顆紅通 有種過田。對於這樣的改變,她平淡 吊巾,就成了女兒睡覺的搖床。蘇珊 Ԑཀۃdݺ̈ІҢ
通的番茄說:「這些有蒂頭的看起來 的說:「嫁來就嫁來了,認分就好, 欣慰的說,還好女兒很乖,不太吵鬧。
比較漂亮,沒有蒂頭的看起來像是地 就當作是做運動,讓身體健康。」 當時她一隻手演布袋戲,一隻手搖著 從一句臺語都不會說的新住民,
上撿的,賣相不好。」她一邊檢視著 吊巾哄女兒睡覺,在那樣吵雜的環境 到現在成為專業的操偶師,蘇珊將大
番茄,嘴裡不時念著:「現在市場行 ڡ̈ᔝdϞɾෂВୡ 下,她倒也睡得香甜。 部分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布袋戲
情不錯,一盒可以賣七十元,三盒 在耳濡目染下,淑如在幼兒時期 中。累積多年的心血和付出,布袋戲
二百元。」 認分的蘇珊,心中最牽掛的是唯 就對布袋戲產生興趣,跟著父母及二 已成為她生命的一部份。她的奮鬥過
番茄要採收時,先生會來幫忙, 一的女兒——陳淑如,目前就讀雲林 伯學習布袋戲。就讀舊庄國小三年級 程,成為電視及報紙媒體爭相報導的
84 85
夫妻倆手腳俐落的摘取,放在桶子 縣大埤國中。這個女兒可說是在戲班 時,加入學校布袋戲團,假日則是跟 題材,大愛電視臺、公共電視臺還拍
裡,再回家裝箱。有時遇到下雨前要 長大的,因為蘇珊在懷孕期間,就挺 著父母四處演出,增加練習的機會。 攝深度訪談記錄片。她也多次參與移
跨界的幸福 燦爛的戲偶人生
先搶收,這時就會把番茄鋪滿住家的 個大肚子跟先生出來演布袋戲。在孩 她在 103 學年度獲得全國學生創意戲 民署舉辦的活動,現身說法將自己的
二樓,放置地上晾乾,不然番茄會因 子三、四個月大時,因為婆婆已不在 劇比賽國小組最佳口白獎,讓父母親 專業展現在眾人面前。一連串的曝光
↓女兒從小就對布袋戲有興趣,在耳濡目染下也學得一手好技巧,她常利用假日時,跟著父母一起演 覺得非常光榮。 率,使得她走在路上,街坊鄰居都打
出,是個稱職的好助手。(曾慧芬∣提供)
自小看著父母辛苦的工作,尤其 趣的對她說上電視出名了,更是豎起
在廟會旺季時,有時連續二、三個星 大姆指誇讚她勤奮種田,又會演出布
期都不能休息,孝順的她,假日也跟 袋戲。對於這些,她只是淡然的笑著
著去幫忙,減輕父母的負擔。現在的 說:「我不要出名,只想要一家三口
她,已是爸媽的得力助手,木偶在她 平安過日子,上電視太花時間,還是
手中操作得活靈活現,一些通俗口白 多接幾場戲,多種些番茄比較實在。」
也是朗朗上口。「扮仙時灑的酒,就 蘇珊每天仍然忙著工作,沒有多
像是神明賜的酒,讓大家平安;發下 餘的時間參加各種新住民成長班,跟
去的糖果,讓大家吃甜甜……」這些 其他新住民朋友也沒有太多機會聯
一般人都不太懂的傳統習俗,淑如說 絡,她的生活幾乎都在田地及戲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