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學示例第3冊: 主題軸三 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
P. 110

12
                                                                                                                                                                                                                          婚姻,幸福嗎?

                 4. 婚前預備

                    婚前預備的重點是為建立新家庭做預備,學習經營家庭關係。很多人都會以
               為婚前預備最重要的是婚禮的籌辦,婚禮雖然也是重大考驗之一,但更重要的是

               雙方對於未來婚姻生活的討論與規劃。例如婚後的金錢管理與分配、家務分工、
               雙方家人的來往與照顧、生育子女的計畫、家庭生活期待等。這些有關婚姻生活

               的問題,如果能在婚前先行溝通討論,兩人的婚姻有共同的目標,可以幫助克服
               許多困難(曾慶玲,2020)。


                 5. 婚姻調適
                    「婚姻調適」是伴侶兩人經營婚姻生活的一個動態歷程,且隨婚齡增加而有

               不同的調適需求,以助於持續發展融洽一體的婚姻關係(陳靜宜,2006)。婚姻
               調適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在生命的不同階段裡都有不同的挑戰與課題。可

               分為兩個面向:學習面對婚姻中衝突與溝通、不同婚姻階段的學習與調適。

                   (1)婚姻中的衝突與溝通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19)資料,2013 至 2018 年離婚者婚齡未滿 5
                    年者占比最高,超過 30% 且有逐年升高趨勢。John Gottman 指出婚齡未滿
                    5 年婚姻容易離婚的主要原因是伴侶不知如何處理兩人的差異與衝突(引自

                    黃維仁,2009)。而長期習慣地逃避衝突,更是預測離婚重要的指標之一(黃

                    維仁,2009)。因此婚前必須學會因應衝突,並覺察婚姻中性別權力的可能
                    衝突,學習一起因應,例如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期待或母職壓力等,

                    才不致讓衝突破壞了感情。

                   (2)不同婚姻階段的學習與調適
                         「變」是婚姻的本質,但是婚約的特質卻是不可變,是一輩子的(曾慶

                    玲,2020)。人們以 25 歲或 30 歲的眼光來挑選相守一輩子的伴侶,我們
                    只知道 25 歲時的伴侶間彼此是合適的,卻無法得知自己年老時變得如何?

                    兩人是否依然合適?

                    婚姻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婚姻中與伴侶彼此兩個人身、心不斷成長的過程
               中,除了個人的改變,也有婚姻與家庭的變動,還有外在社會的變動(曾慶玲,

               2020)。因此,婚姻將會面對許多內在與外在的挑戰。所有快樂婚姻的共同特質
               之一,就是「改變及忍受改變的能力」,伴侶有能力來適應內在需求及外界的改

               變(藍采風,1996)。

                    面對婚姻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挑戰要面對,伴侶必須要能一起學習與調
               適。例如新婚階段,兩人要學習日常生活的適應、適應姻親關係、期待第一個孩
               子的到來、適應懷孕等;有子女的婚姻階段,除了學習為人父母、協助子女成長

               外,也仍需滿足婚姻的期待等;到中老年婚姻階段,子女離家後的空巢伴侶要適

               應只有兩人的家庭生活、要學習重新活化婚姻生活,也要面對老化及健康問題等。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要一起學習,一起守護兩人的家(曾慶玲,2020)。
    106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