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6.4家庭展能親職教育方案帶領人手冊
P. 188

參、一致性教養的作法


                       良好的共親職能分擔父母的教養壓力,同時有助於親子關係及兒童的發展;而教
                  養的一致在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父母雙方欲達成一致性的教養,可以從以下幾
                  方面著手。

                  一、父母是團隊,關係穩固最優先
                       教養子女時,首先要建立的信念就是:夫妻是團隊,配偶是隊友,而不是競爭對

                  手。子女出生後,夫妻兩人多了父母親的角色,面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和狀況,很容易
                  擠壓到夫妻原本相處的空間和時間,減少彼此的互動與溝通。因此,除了在認知上把
                  配偶看作是隊友之外,特意的維繫彼此的情感和關係也很重要;團隊擁有好的關係和
                  默契,是教養子女時的穩固基石。最實際的作法是在生活中特地空出給彼此的時間,

                  可以是每天短短幾分鐘的交流,分享當天的生活遭遇或養育子女的心情;也可以特地
                  安排屬於兩人的約會行程,單純地增進夫妻的情感。

                  二、教養信念要一致,隨時溝通最上策
                       兩人共組家庭,歷經共同生活的磨合後,對彼此的婚姻期待通常都協調出一定程
                  度的共識。但是隨著子女出生所帶來的照顧任務、養育方式、栽培方向等等,超越單

                  純夫妻互動的範疇,可能發生許多以前沒有討論過的事務,或是過去生活中未被觸及、
                  隱藏的價值落差,因此需要彼此一再地溝通、討論。
                       在教養信念的協調上,例如對子女行為的期待與訓練、如何回應子女的情緒需求、

                  對子女教育的標準與安全、子女的同儕交往等各方面,父母之間需要充分地說明自己
                  的想法、仔細聆聽配偶的觀點,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協調彼此的差異,以獲取共識,
                  做為教養子女時的共同遵行的方向。
                       教養信念的溝通若在子女出生前或是教養行為發現歧異前最為理想,但教養狀況
                  可能超越父母自身的經驗或想像,因此在發現教養信念不一致或是面臨新的教養狀況

                  時,立即進行溝通也不晚。

                  三、支持性教養聯盟,行動彈性不可少
                       教養信念上,父母必須力求共識;但在教養行動上,很難要求各種行動細節完全
                  一致。因此,對實際的教養行動需保留適當的彈性,不能苛求配偶的一言一行都和自

                  己一樣,即使配偶表現的態度、運用的方式和自己所想像的不同,只要沒有違背彼此
                  的共識,都應當接納並表達支持。
                       另一方面,發生彼此未曾溝通過的教養問題時,在子女面前也必須先尊重、支持

                  配偶的意見或作法,後續再針對雙方的落差進行協調。生活中,不論是子女提出的請
                  求、違規行為的界定、該如何管教某個違規行為或是要不要管教等等,都無可避免地
                  會發生父母兩人想法不一樣的情況,這時父母可以私底下溝通,避免公然在子女面前
                  意見相左(錢基蓮譯,2013),如果當下情況不允許和配偶溝通,需暫時表示同意和
                  支持;若配偶不在現場,則可先詢問子女有沒有問過爸爸/媽媽(何雩譯,1997),並
                  和子女表示要和對方討論完再回覆。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