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6.4家庭展能親職教育方案帶領人手冊
P. 205
貳、良好親子溝通的策略
良好親子溝通策略包括合適的情境、同理感受、積極傾聽、使用「我訊息」、善
用語言及非語言訊息、主動關懷、勤學練功幾項(楊希珮,2012;魏秀珍,2013)。
一、選擇合適的情境
在吵雜忙亂的情境中,會讓人心煩氣躁,難以好好溝通;相反的,在舒適與自在
的情境中,容易敞開心房,溝通較能順暢。例如當父母想要和子女討論滑手機過量問
題時,應選擇輕鬆的時刻,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以免因為孩子處在疲倦、緊張
的狀態下,使溝通效果大打折扣。選擇適當的時機與環境,是良好親子溝通的基礎。
二、同理子女感受,使子女願意吐露心聲
所謂的同理是要敞開自己,去接納與尊重對方的感受與情緒,這種感同身受的做
法,可以讓對方願意吐露心聲,讓子女感覺被尊重與體諒,更可以幫助彼此更接近。
父母如能接受子女,子女便會樂於把感受或心事告訴父母;被接受的子女能感受到「被
愛」,被愛的子女懂得欣賞自己、肯定自己、發揮潛能、學習獨立自主。
三、主動積極的傾聽
主動傾聽是指當子女要表達看法時,應暫時放下手邊的事,全神貫注的聆聽,以
充分理解子女的感受與想法,讓子女感覺被關心與重視。積極傾聽除了嘗試瞭解子女
的感受,還要重述子女內心的感受讓子女確認;傾聽時要保持耐心與冷靜,不隨意打
斷子女的話,或者妄下斷語,以免引發子女的防衛心理。親子溝通要有效果,需要願
意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就家長來說,子女們表達能力是不斷學習而來的,溝通技巧
多半不如大人,家長要懂得扮演好的聆聽者,站在子女的角度認真傾聽子女的心聲,
協助他們說出心中的話,才能讓雙方溝通更順利。
四、使用「我訊息」
「我訊息」指的是面對情境時,要向對方說明情境與表達自己的感受。當瞭解到
溝通的過程包括傳送訊息與接受訊息後,為了使兩方的溝通過程更順利,Lynda
Madaras 建議運用「我訊息」的溝通技巧,所謂「我訊息」的溝通包含以下重點(引
自楊希珮,2012):
1. 將焦點置於當下讓自己有困擾的狀況,盡可能平實描述此行為或狀況,避免使用
「總是」、「永遠」、「每次」、「一直」、「從不」等字眼。例如子女晚歸,
父母可以說:「你今天要很晚回來,沒有先打電話通知我。」避免這樣說:「你
每次這麼晚不回家都不會先說一聲!」此外,也要避免以「都是你害的……」、
「因為你……,所以才……」等指責的語句怨怪對方。
2. 用「我」來敘述,詳實說明自己為何有這樣的感受,如:害怕、生氣、焦慮、著
急、緊張。例如當子女有熬夜晚睡的問題時,父母不妨這樣說:「當你熬夜晚睡
時,我很擔心你的身體吃不消,第二天精神會不好。」再如子女晚歸,父母可以
這樣說:「我很擔心你這麼晚還沒回家,不知道你發生什麼事。」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