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5
P. 69
隨著工業社會來臨,家庭、社區、環境的變遷,家族力量式微,家庭規
模縮小,原本鄉里間濃厚的人情與信任變得淡薄,家庭因應問題的能量式微,
個人支持力量也日漸薄弱,必需重新檢視家庭與社區中的人、環境設施、自
然環境潛在的危險,預防危險發生。
二、家庭與社區的自我安全保護及求救方式
近年來,家庭及社區安全問題時而發生,如前述,諸如此類的家庭與社
區生活自我安全的保護必需建立及落實,以下分為政策面、社區面,二方面
說明:
(一)政策面: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
衛生福利部於 2018 年 2 月提出「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由過去的「個
人」轉變為「家庭」,同時整合各項安全維護系統,形成一個社會安全服務
網絡,「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為服務模式(衛生福利部等,2018),
期待從各方面減低影響家庭及社會安全風險因子。
規劃「四大策略」—綿密社會安全防護網絡如下(行政院,2019):
從關懷家庭著手,採取「風險預防」、「單一窗口」及「整合服務」的
原則,整合銜接各系統服務。同時,將家庭類型分為一般家庭、脆弱家庭、
危機家庭,依個別家庭不同風險程度與需求,提供不同的介入關懷服務:
策略一:布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整合社會救助與福利服務
推動現況如下:
1. 為家庭築起安全防護網:全國已設置 130 處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及已修
正施行「護兒四法」(《刑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家
庭教育法》及《教師法》),完善兒少保護法制,杜絕不當對待兒少事
件發生。
2. 從扶貧到脫貧自立:強化提供脆弱家庭服務量能,及落實弱勢家庭兒童
及少年社區照顧服務,例如課後照顧、社區關懷等。
策略二:整合保護性服務與高風險家庭服務
推動現況如下:
1. 單一窗口:由集中派案中心介接各部會資訊系統,協助社工掌握家庭完
整風險圖像,並統一受理各類保護性事件通報及派案。
2. 公私分工:高度公權力介入案件由公部門處理,低度公權力介入案件由
私部門處理。
3. 建立兒虐事件專業判斷協助機制:全臺已成立 7 家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
合中心。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