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跨界的幸福(一)
P. 115

ፋʾٙ༑         景榮內心的話


                  認為我是「最多穆斯林朋友的基督徒」與「最了解印尼的臺灣人」,也堅
              我信所有新二代都像夏威夷出生、印尼長大的歐巴馬一樣,有跨文化的先天
              優勢。朋友們:「人要有自信,要懂得為自己去努力爭取,才會成功!」
 uphie 是天下雜誌專欄作家,常在網路寫文章分享其想法。她說:「何景榮
                  新住民和新住民二代應該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家庭與出身,
 E是個熱心的人,他只要聽到可以幫上忙的地方,都會馬上去做。雖然有時  不要怕,因為認同自己、認同自己的媽媽,
              才會有自信,有自信才能在各種領
 候用很笨或很好笑的方法,還是很讓人感動。例如:有一次林麗蟬委員生病住院,  域有好的表現。不論你的媽媽來自
 大家都帶著水果去探望她。何景榮卻帶了老薑,跟印尼帶回來的一個很重的石  哪裡,今天你以自己的媽媽為榮,
              明天媽媽、甚至整個世界,都會以
 磨,背了一個大包包,跑到醫院。在醫院當場磨薑再加熱水,他說,這是讓生病  你為榮!」
 最快好的辦法。他就是這樣的人,也不怕人家笑他,會把認為最好的給朋友。」  →景榮在夏威夷就讀博士
                       學位。( 何景榮 | 提供 )
 阮小姮(化名)是個年輕有活力的越籍留學生,她在一場讀書會見到景榮,
 她說:「一開始碰到何老師的時候覺得他很愛講話、很熱心。後來跟他有接觸更
 114                                                                                  115
 多之後,發現他對於新住民以及移工非常的了解與照顧。在一些新住民的講座,
                                  εʩൖ೿
 跨界的幸福  他都用哥哥的角色跟我們聊天講話,感覺非常的溫馨。」                                                      以媽媽為榮的傑出青年

 倪小瑋(化名)是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的學生,修習景榮老師的印尼文課。
 他說:「何老師是位很特別的老師,課堂上的何老師教學認真,總能把艱澀生硬  ౻࿲݊ЗอИ͏ɚ˾ٙᎴӸڡϋd˼ഛ͜ԸІΙ̵෸෸ٙࡡ͛Ꮄැd

 的印尼文課程內容轉化得淺顯易懂,使我在學習上能夠不具壓力且紮實地增進自  О ˴ਗႩᗆ˰ޢɛɹୋ̬ɽ਷ķķΙ̵dආࡌΙ̵ႧfᘱϾdᆀ׵ટᙃ
 己的語文能力。何老師的親和力也是拉近老師與學生兩者之間距離最好的潤滑  ͛ݺմቊٙอИ͏dᗫːอИ͏eอИ͏ɚ˾ၾ୅ʈdႩΝอИ͏݊ၽᝄٟ

 劑。課餘時間,何老師會利用假日帶著同學們前往臺中東協廣場訪問印尼店家與  ึʕϞᄆ࠽ٙɓ΅ɿf
 攤商,練習印尼文,認識印尼文化。」  О౻࿲ί࿁Ҥ˴ݴ˖ʷٙ਋Ԉၾ؜ൖܘϞഄଫd˼ܔᙄኪࣧᏐਂһεр

 倪小瑋接著說:「即便學生在非課堂時間,突然有問題想請教,他也總是不  ɢdԣᇍอɚ˾ɾഁቊաᚡࡗdɰҎૐϼࢪঐεᗫːอИ͏ɿɾdᒒеΪૄ
 厭其煩地個別回答、一一講解。記得有次接近半夜,我用訊息的方式詢問何老師  ໊ߠ౻Ͼա؜ൖf˼ІʉۆீཀΙ̵Ⴇ઺ኪdᜫϋჀɛϞዚึਂ˖ʷගٙʹ

 有關課程方面的問題,沒想到幾分鐘後,何老師打電話給我,很詳盡地將我不了  ݴdԴεʩ˖ʷॆ͍ໝྼՑ͛ݺdԨོᎸϋჀɛdࠅϞІڦήਂλɛ͛஝ྌd
 解的部分逐步地分析給我聽,而一講就是十分鐘之久。對我而言,何景榮老師亦  ഛ͜อИ͏ɚ˾ٙᎴැd˴ਗ̈Ꮨdί؇یԭක௴ɓ˪ᔝऎf

 師亦友,是我在學習生涯中一位意義非凡的貴人。」  ၽᝄٟึϞ൳Ը൳ε྅О౻࿲வᅵٙอИ͏ɚ˾dவ݊ၽᝄ͑ᚃ೯࢝ٙ
           ɛɢ༟๕ၾࠠࠅʩ९d࠽੻Ңࡁޜൖf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