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學示例第3冊: 主題軸三 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
P. 101

11
                                                                                             Before you say“Yes I do.”

                     有不同期待;對某種角色期待其應具有何種行為類型。」(張春興,1995,頁
                     567)。也可以說是一個人一旦扮演某種角色,社會上的人將會以該角色所應該

                     具備的行為做標準來評價其行為。或者說是社會上對某種角色的人的行為常持有
                     某種標準的期待(程炳林,2000 年 12 月)。

                          婚姻角色期望,就是因為結婚而取得的角色的期望,也就是個人對自己和伴

                     侶在婚姻中特定角色的責任和行為所保持的期望。每個人對理想伴侶的意象會根
                     據家庭經驗、自我意象、過去感情經驗,以及社會網絡與社會文化而有所不同(胡

                     芳綺,2012)。尤其是社會價值下的性別角色刻版,除了會影響婚姻角色期望,
                     更可能影響情感關係中的性別權力互動。

                          結婚就像兩個人各自帶著房子的藍圖去蓋一棟房子,如果事前沒有任何的討

                     論或共識,可以想見兩人可能蓋不出房子,也可能蓋出隨時會崩壞的房子。有些
                     婚姻瀕臨婚姻破裂的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兩人婚姻期待差異過大(曾慶玲,

                     2012)。

                       4. 伴侶選擇限制信念

                          有些人認為,生命中只有唯一一位 Mr. / Miss Right,總有一天會在對的時
                     間、對的地點出現;也有人認為,符合自己內心期望的理想情人,才值得結婚!

                     或是,直到內心確定婚姻未來能夠順利、成功,才會考慮選擇婚姻。

                          關於這些想法,Larson 提出「伴侶選擇限制信念(constraining beliefs
                     about mate selecion)」,會限制個人和誰結婚或何時結婚的選擇;會過於誇

                     大或貶低個人尋找合適對象的努力;限制正確思考婚姻成敗的因素;限制解決伴
                     侶選擇問題和挫折的可能方式(引自林容戎,2010)。這些想法可能會使我們相

                     信命運的安排,在面對關係時,變得被動,甚至失去追求幸福的動力;這些觀念
                     也有可能使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經營好一段感情?」。而對於另一半

                     抱持著過度完美的想像和期待,也可能會讓我們在面對關係時,變得猶豫不決,
                     沒有辦法作出抉擇。這些觀念就像是一個隱形的框架,會限制住思想與行為,阻

                     礙我們進入一段穩定的伴侶或婚姻關係。
                          良好的婚姻品質是可以透過「經營」與「學習」的。每個人都擁有能力,學

                     習經營關係的發展,來為自己將來進入婚姻做預備。面對婚姻,除了了解自己對
                     婚姻的觀念外,也要破除對伴侶選擇的迷思與限制,透過學習與經營,每個人都

                     有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97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