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學示例第3冊: 主題軸三 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
P. 58
07
飲食文化大不同
一、設計說明
(一)設計理念
本示例對應家庭教育主題軸「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中的學習表現「了
解不同文化的人際互動禮儀,並展現正向人際互動」(3-III-1)與學習內容「不
同文化的人際互動禮儀、尊重與同理」(C-III-1)、「正向人際互動關係的建立」
(C-III-2),並配合總綱核心素養「C 社會參與」面向,「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項目之「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素養,並認識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E-C3)具體內涵設計。
本示例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對象,藉由賓果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族群文化
的獨特飲食禮儀、禁忌及其意義;另透過分享家庭中的飲食禮儀、習慣或禁忌,
思考與不同飲食文化的人之合宜互動方式,促使學習尊重與同理不同文化儀禮,
並以合宜的互動方式促進人際關係。
(二)內容重點
當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互動時,友善有禮待人、接受和包容不同文化、民
情與習俗,懂得同理與尊重,將能展現正向的互動關係。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除
需有良好的對話外,禮儀也會左右個人形象或對話意願,故而保持自己知覺上彈
性,多方蒐集訊息,客觀評估勿妄下定論,並予以尊重,將能開啟合作關係或擁
有美好的友誼(林秋慧,2020)。
衣著、餐飲、打招呼方式等禮儀,除展現不同文化的特色,人們也透過它們
彼此交流互動,其中尤以飲食為產生實質互動的媒介,因「交談,是菜單的一部
分」,而經由共餐培養對食物的認同與喜好的情感聯繫,使之強化向心力,飲食
就好比是社會的接著劑(陳玉箴,2015)。因此,當與來自不同地域或宗教的友
人一起用餐時,飲食禮儀的展現除食得優雅外,也應留意尊重不同的飲食文化與
習慣(林秋慧,2020)。
1. 世界食在大不同
(1)飲食方式
人類社會中任何族群或種族都會與家人或朋友分享食物,從而產生飲食
的規則或飲食禮儀,也各自孕育出不同的且多樣的飲食文化(引自張玉欣、
楊秀萍,2004)。若依飲食的方式來區辨飲食文化,全球用餐方式則可分為
手食文化圈、箸食文化圈、刀叉湯匙食文化圈等三種(陳玉箴,2015),如
表 7-1。
以手食文化圈來說,主要以手就食,對於食用的方式要求非常嚴格,例
如食用食物時,須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及中指來食用,而左手是專為如廁時
用,絕不可以使用左手進食。而箸食文化圈,因為火的發明,而發展出使用
「箸」的飲食方式,可稱之為熟食文化下的產物。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