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學示例第3冊: 主題軸三 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
P. 61
07
飲食文化大不同
聊天、邊吃邊看電視、各吃各的等等形式,呈現著多元的樣貌(許美瑞、阮
昌銳,2001)。但即使是現在,仍有部分家庭有女性不同桌共食、孩童不上
桌吃飯的習慣,這是不尊重人權的作法,需要特別關注。
依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4)得知,約有三
成六的兒童一週的晚餐有三天以上是外食,甚至有三成的家庭直接在外面吃
飯,從外面買回家吃的比例亦高,而為家人準備餐食已不再僅為母親,已有
一成多的父親開始承擔此任務。
在社會快速變遷下,雙薪家庭日益增加,全家「同桌共餐」的機會隨之
降低,另外隨著各行各業完善的分工,家中餐飲也漸由「自備」而至「半成
品」乃至「成品」,亦即由「自煮」漸變為「代工」的多元模式。
(2)吃什麼
臺灣隨著社會變遷花費在日常飲食的時間與精力漸減,過往清粥小菜是
許多老一輩臺灣人的早餐選擇,現今已有麵包、土司、蛋餅、豆漿取代。而
不同居住地區也有所不同,如臺南地區可能習慣吃虱目魚粥、彰化地區則會
吃控肉飯。
不同家庭擁有各自的習慣與禮俗,文化的差異既無對錯之分也無好壞之
別,而應思考如何與不同飲食文化者互動。
(3)如何吃
各個家庭各有其飲食習慣或儀式,如果是與飲食習慣或禮儀差異較大者
共餐,可採買食材共同準備,讓料理食物成為共同的話題,藉此逐漸了解彼
此的儀禮與習慣及其對各自的不同意義。其次,不以嘲笑或反諷的方式對之,
應抱持尊重、包容的態度面對彼此的差異。
(三)單元架構表
時間
活動名稱 次數 單元重點
(分)
透過活動與討論,了解不同宗教、種族、國家或
世界大不同 第1 次 20
地區的獨特飲食禮儀、禁忌及其意義。
透過彼此分享家庭中的飲食禮儀、習慣或禁忌,
家庭大不同 第2 次 20 思考擁有不同飲食文化的人彼此間的合宜互動方
式。
(四)單元內容
議題 家庭教育 設計者 陳小英、林素秋
實施年級 5-6 年級 總次數 共 2 次,合計 40 分鐘
單元名稱 飲食文化大不同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