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學示例第3冊: 主題軸三 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
P. 64
07
飲食文化大不同
活動設計
2. 經驗分享與討論: 15'
口語評量
(1)你的家庭有哪些飲食儀式、習慣或禁忌?這些是如何形成
1. 分享自家飲
的?例如晚餐需等所有家人都到齊才開動。 食儀式、習
(2)你認為和具有特定飲食儀式、習慣或禁忌的人如何互動, 慣與禁忌。
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請舉剛剛分享內容為例。 2. 表達與不同
飲食儀禮的
(3)如果你有剛剛經驗分享時的獨特或特定的飲食儀式、習慣 人互動時應
或禁忌,你希望別人如何和你互動?為什麼? 注意事項。
3. 小結: 2'
飲食差異不單單存於國家與宗教上,也存於你我家庭的餐桌上,當雙薪
家庭日益增加,全家人同桌一起吃飯的機會降低,家庭餐飲的模式更加多元,
許多食材已製作為「半成品」透過簡單的處理即可上桌,或者已經是「成品」
可以直接上桌,也就是家庭飲食從「自己煮」漸漸變成「代工」模式。
透過家庭飲食儀禮的分享,可以發現不同家庭可能都擁有各自的飲食習
慣與禮俗。差異並沒有對錯之分,但不應因年齡、性別而有不同的對待,也
就是應注重個人的基本權利,並且面對與自己家庭飲食習慣不同的人,尊重、
包容彼此的差異是最合宜的應對方式。當與不同飲食文化的人一起聚會吃飯
時,可與其一起準備食物,讓料理食物成為共同的話題,逐漸了解彼此的儀
禮與習慣及其對各自的不同意義,成為相互包容、尊重的第一步。
二、單元評量
活動名稱 評量目標 評量方式(工具)
了解不同宗教、種族 / 族群、國家或地
活動一
世界大不同 區的飲食禮儀、禁忌,思考這些不同飲 口語評量
食文化的緣由或意義。
了解不同宗教、種族 / 族群、國家或地
活動二 區、家庭的飲食禮儀、禁忌,思考這些
家庭大不同 不同飲食文化的緣由或意義及彼此間合 口語評量
宜互動方式。
三、參考資料
林秋慧(2020)。正向人際互動。載於周麗端、唐先梅(主編),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Ⅲ 主軸三: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發展(頁
24-38)。教育部。
林慶弧(2004)。飲食文化與鑑賞。新文京。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4)。2014 年在家吃飯最幸福
調查報告。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2/729
張玉欣、楊秀萍(2004)。飲食文化概論。揚智文化。
許美瑞、阮昌銳(2001)。家庭人類學。空大。
60 陳玉箴(2015)。飲食文化。華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