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4
P. 85
3. 從單一地區到金球分散資產配置
分散到不同地區,處理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知道未來哪種資產、
哪個市場會有最好的表現,所以才在各資產與各市場間進行配置。就像是
生物界的「適者生存」原則—「資產配置」讓投資人最有可能適應各種不
同狀況而生存下來,而我們就是靠著資產配置成為投資世界中存活的「適
者」。平均分配法會是最方便管理的方式。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
就各配 25%。除了可以完成全球性分散投資,也可以達到比投資單一地區
市場更好的避險與報酬收益。
4. 基金投資忽略了投資成本的風險
在臺灣,買賣基金要付出成交金額某個百分比的手續費,各類費用的
投資成本加總有時高達 3% 以上(前文已提到可以透過「投信投顧公會網
站」查詢)。綠角(2016)指出,理專先拿走交易傭金、基金管理費、銷
售傭金、稅款,投資人只獲得剩下的投資報酬,提醒投資就是要計較,投
資者請明白「自己是拿剩下的報酬」這個事實,甚至沒有報酬時,這些「先
拿的人」,還可以把手伸到你的褲袋中,從你的本金中撈錢。
基金與 ETF 的投資門檻低,雖然可提供分散的效果,也替投資人節省
時間與精力,但基金與 ETF 本身的成本也必須低廉,那才有機會替投資人
帶來最大的效益。
5. 投資者主觀投資習慣造成風險
投資風險一個來自市場、一個來自投資人自己。市場大跌中,原本是短
期的損失,因為焦慮而全數賣出,轉為永久的損失。另外,股價持續成長,
又定下漲停點,急著賣出,自以為自己可以掌握下跌、掌握上漲,試圖擇時
進出,短線操作。投資不是只有下跌的時候是風險,錯過報酬一樣是風險。
另外,聽信名牌,試想假如有人聲稱他參與股市,有穩賺不賠的建議。
這些明牌提供者違反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人性,會賺錢的方法,人一定會
留下來自己用;二是基本市場邏輯,沒有人可以持續提供穩賺的標的物,那
是不可能的。別誤信傳言而投入大比例資金,甚至融資投資單一公司。臺灣
過去 10 年中,股市掛牌的公司有三分之一是被清算或是被合併。
6. 長期投資與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在《一本書學識投資》
一書中提到:「要想獲得『市場最大的可能報酬』,就必須降低買入和持
有基金的成本。而散戶要做的,就是購買『持有成本低』、沒有『買進費用』
或費用很低的基金,然後盡可能長時間持有。」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