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4
P. 99
© 11 歲的 Felix Finkbeiner 因為看了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而發起
推動種樹救地球的行動,他站在聯合殿堂上疾呼:「挽起袖子穿上膠鞋,
種樹吧,幫地球呼吸吧!」
資料來源:王琇瑩(譯)(2013)。11 歲男孩的祈禱:一起種樹救地球(原作者:F.
Finkbeiner)。臺北市:大田出版。
© 近兩、三年,不賣包裝、只賣內容物的「裸裝商店」愈來愈流行。本文帶
你逛 6 個環境友善場域,看看他們如何從生活中減塑、把廢棄物降到最
低。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2019)。「裸裝」正流行!臺灣六個追求零廢棄的店鋪故事。
2020 年 3 月 12 日取自 https://e-info.org.tw/node/219641)
從前面報導故事中,11 歲的法國男孩,或是在臺灣推行不賣包裝的商店
老闆,會發起上述行動的原因是什麼呢?如果大家都配合的話,又將對人類與
地球環境帶來哪些幫助呢?
有關我國民眾在生活中實踐永續消費的狀況如何?政府並沒有特別的整理
資料,學術上的探討資訊也不多。根據廖世机(2018)於所著書中以 2008 年
的調查民眾的消費態度與行為,發現多數民眾不會因為包裝過多而影響消費意
願,但在消費意願上則是傾向支持永續消費的,可以看見「知道」與「行動」
之間的落差。那麼現今的民眾在我們已經推動消費教育數十年以來,是否有更
多的進步?一份調查臺灣大學生的全球公民素養的研究,陳淑敏(2016)發現
大學生自評在「改變生活或消費習慣以維護資源的永續性」的態度上有達中上
程度,但行動面向則低於平均值,表示行動力不及態度面積極,似乎在生活中
落實有益於永續發展的生活或消費行為還是不容易。對應筆者這幾年透過課程
的調查資料,發現學生對於支持永續消費的態度確實是很正面的,但從他們在
實踐行動的回應中,也發現他們認為落實是有困難的,那麼要如何才可以找到
好的推動方法?如果個人行動是不容易的,能否透過團隊或是從影響
個人成長最深的家庭做起呢?基於消費是家庭的主要生活行為,若能
結合資源管理的原則搭配圖 4-7 進行家庭消費的思考,養成從小就
能關注友善環境、珍惜資源的消費行為,合宜運用物資,家庭無疑就
是扮演了促進永續發展的最佳推手。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