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6.4家庭展能親職教育方案帶領人手冊
P. 161

父或母一人承擔時,婚姻滿意度較低(Voydanoff  &  Donnelly, 1999);父親是否參與
               子女的教養工作,更與婚姻滿意有很高的相關(Willoughby & Glidden, 1995)。


               貳、親職參與的面向

                    陳富美、利翠珊(2004)指出,親職參與可分為家務工作與陪伴教養兩個面向;
               家務工作的內涵屬於一般對「家事」的共識,陪伴教養則是屬於親子互動的,兩個面

               向的本質並不相同。

               一、家務工作
                    家務工作是指需要完成的育兒勞務和日常家務,以及和孩子相關的一切經濟、法
               律、醫療事務中責任與任務的分配(Feinberg, 2003)。育兒勞務是指孩子照護方面的

               工作,如:照顧生病中的孩子、叫孩子起床等等;日常家務則是之前存在,但因孩子
               需求而增加的家務,例如需要處理的垃圾變多、洗衣服時間變長,須與其他和孩子不
               必然有關的日常家事有所區別(Van Egeren & Hawkins, 2004)。而不管是育兒勞務、
               日常家務或其他與子女相關的其他責任與任務,都需要父母攜手共同分擔。

               二、陪伴教養

                    陪伴教養的內涵隨著兒童年齡的不同或需求的程度而有所差異(陳富美、利翠珊,
               2004)。嬰幼兒階段包括:陪伴遊戲、回應情緒、培養基本生活能力、傾聽等等;學
               齡階段除了前一階段的任務增減之外,還包括:培養待人處事的能力、指導課業、親

               師溝通、協助建立同儕關係......等;青少年階段則如:自我觀念的引導、協助自我認
               同的發展、指引未來方向等等。

                    親職參與關注的重點,除了家務工作、陪伴教養中各項任務的分配之外,還包括
               對相關工作的責任劃分公平與否的知覺(Van Egeren & Hawkins, 2004)。


               參、親職參與的作法

                    對雙收入家庭來說,不論父母的哪一方,在外工作一天都非常疲累,期待回家後
               能盡情放鬆、休息;但主要負責家務工作和教養子女的親方(通常是母方),回家後
               卻還要面對孩子的需求或成堆待辦的家務,很容易產生並累積身心壓力。

                    而全職主婦或全職主夫雖然沒有「工作壓力」,但除了處理龐雜的家庭或育兒勞
               務之外,還被期待隨時回應配偶、子女甚至其他家人的需求,隨時處於一種「on call」
                    的狀態,不像一般工作有上下班打卡,明確劃分工作與非工作時段。因此,家庭
               主夫或家庭主婦「工作」的壓力其實未必亞於配偶。

                    由前述可知,不論對單收入或雙收入家庭,父母雙方共同的親職參與都是必要的,
               但是想達成父母雙方都滿意的親職參與狀態並非水到渠成般理所當然,而是需要許多
               的學習、嘗試與努力;想要促進配偶的親職參與可以嘗試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