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議題教師手冊.4
P. 57

(二)傳播媒體影響家庭消費
                     傳播媒體是傳播者將其製造的訊息傳達至訊息接收者的媒介(吳聲

                   汶,2010)。Harold Lasswell(1948)指出傳播媒介的種類,包括了報紙、
                   雜誌、圖畫、唱片、廣播和電影六種,但隨著時在時代潮流的推進,可以簡單

                   分成平面媒體和電子媒體,其中平面媒體包含了報紙與雜誌;電子媒體包含了
                   廣播、電視跟網際網路,如圖 2-7。

                     不同類型的傳播媒體,其特性也不
                   相同,使用的頻率會因使用者不同性別、                                                          報紙
                   年齡、收入、教育程度而有所差異(秦鴻                                 平面媒體

                   志,2001)。以觀看新聞時事為例,家                                                         雜誌

                   中的長者,大多還是習慣以平面媒體的報                                                          廣播
                   紙或是電子媒體中的電視為主,但新世代
                   的年輕人,因為科技的發達與使用的便利                                 電子媒體                     電視

                   性,多數不再閱讀書面的報紙,就連電視

                   所播放的新聞都很少看,多數是使用手機                                                       網際網路
                   或電腦看網路新聞。                                              圖 2-7 傳播媒體的種類
                     傳傳播媒體會影響消費的行為。有研究指出臺灣家庭中的消費多以女性為

                   主,尤其是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讓女性擁有更多的財富與掌控權,再加上女
                   性扮演著女兒、媽媽、媳婦、妻子等多重角色,因此許多廣告會針對女性為主,

                   例如每年百貨公司的母親節、周年慶到網路平臺的女人節等,都是以女性為對
                   象所設定的優惠,刺激女性進行消費活動。除此之外,大多數的廣告會設定美

                   好藍圖,例如休旅車的廣告,會營造一家人幸福快樂的出遊、家電商品會營造
                   家庭主婦優雅輕鬆完成家務工作的感覺,讓消費者看到廣告後會因為想擁有這

                   樣的感受更願意購買商品。
                     另外,青少年處於探索期,重視同儕也追求潮流文化以求認同。因此更容

                   易受到廣告而影響他的消費行為。商家會通過媒體廣告營造購買新產品以追趕
                   潮流的氣氛,鼓吹青少年盲目消費。例如手機廣告、運動服飾等,以年輕藝人

                   偶像作為代言人,將該商品打造成為潮流指標,吸引青少年。而父母親若是無
                   法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更容易在此時期因為家庭消費的認同差異而引起家

                   庭紛爭。
                     蕭湘文、蔡蓉蓉(2008)針對學齡前四歲以上幼童對電視廣告認知的研究

                   顯示,五歲以上的學前幼童比五歲以下幼童有較佳的廣告幻想、真實判斷、及
                   知悉廣告目的能力但是仍然無法說明什麼是廣告和廣告的動機。而兒童分辨能

                   力較弱,較難認知明辨廣告的推銷意義,廣告主利用電視廣告向兒童傳遞商品
                   訊息的做法,因此家長的關注便十分重要,可以陪伴孩子觀看電視時一起教授

                   孩子辨識廣告背後的意義。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