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給家一個擁抱認識多元型態家庭學習手冊
P. 17

導 論

                                                                                                     多 態 家 元 型 在 現 與 來 未 的 庭 過 、 去
                 ?  迷思 4:「婚姻應為一男一女,不然怎麼傳宗接代?」



                    常見反對同志婚姻的理由之一,就是無法生育而造成少子女化。實際上,在同
               婚專法通過前,許多同志伴侶早已藉由單身收養、出國做人工生殖或在前段異性關係

               生下孩子等途徑,實踐成家與育兒。有不少同志願意生育,也早就可以生育,只是社
               會觀念與法令政策仍有諸多限制,使其生育面臨了重重關卡。現階段的同婚專法,未

               開放已婚的同志配偶向社福機構申請收養,且因未準用《人工生殖法》,同志伴侶也
               不得運用國內的人工生殖醫療資源,種種制度皆限縮同志家庭孕育後代的可能性。其

               實,並非異性婚姻家庭就必定會生育,傳統價值中的強迫生育論述中充斥著對性別的
               壓迫,讓不孕者更背負沈重壓力,亦讓不願生者更懼怕生育。教育部、衛生福利部、

               勞動部等部會(2021)提出「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 年 -113 年)」分析影響
               生育率的相關因素包括:晚婚及不婚影響生育人數、育齡婦女生育年齡延後影響生育

               胎次、育兒成本高使家庭經濟負擔重、甚至是婦女難兼顧家庭與就業,影響生育意願
               及勞動參與率。提升生育率應正視在傳統家庭價值中被壓迫的女性處境,並創造更友

               善的生育環境,因而近年來政府為因應少子女化提出了各項政策方針,如加速擴大公
               共化教保服務量(如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共(政

               府與私立幼兒園合作)政策,及擴大育兒津貼、完善家庭支持及友善就業環境等,以
               期促使國人「樂婚、願生、能養」。











                 ?  迷思 5 :「孩子缺乏爸爸/媽媽的角色典範, 容易性別混淆。」




                    核心家庭經常被認為是「好」家典範,其中的家庭角色與分工預設是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在親職執行上亦有刻板的分工模式。例如當

               某個同志家庭是兩個媽媽的時候,最常見的疑惑是誰來當爸爸?沒有爸爸的孩
               子會不會沒有男性楷模?事實上,本土的同志家庭研究發現,由於同志家長的性別









                                                    1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