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給家一個擁抱認識多元型態家庭學習手冊
P. 14

論 導

        、 現 去 過 未 來 在 與 態 型 元 的 庭 家
           多
                    要特別說明的是,正因為家庭組織型態的多元,指稱家
               庭種類的名詞也很多樣,本手冊各篇章將依照行文脈絡,選擇

               合適的詞語,而非採用全書統整一致的用詞。例如「祖孫家庭」

               係指祖父母與孫子女同住之家庭,但本手冊多以「隔代教養家庭」
               稱之,更強調祖父母負擔主要教養責任,故「隔代教養家庭」不一

               定只有祖孫同住,可能是父母教養功能喪失,或者父母親職功能薄弱,抑或父母與子
               女衝突高張,因而需要祖父母支持等(王舒芸,2015)。至於同志家庭可廣泛指稱家

               中有成員為同志,且因家庭組成不同,也會交織其他的家庭型態,如:同志單身收養

               的單親家庭、家中有同志子女的異性戀核心家庭等,不過,在本手冊所舉之案例,係
               指同志伴侶結婚、孕育後代的家庭。另外,本手冊出現「跨國婚姻家庭」一詞,有時

               也會用「新住民家庭」以強調外籍配偶來臺長居、融入在地文化,並成為臺灣的一份
               子。綜上所述,為使讀者能更快速掌握故事中的家庭模樣,多樣的家庭指稱名詞在各

               篇章中會隨著行文脈絡交錯使用,這也正凸顯出現實社會中家庭面貌的多樣性。

               三、臺灣常見之多元型態家庭相關迷思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多元型態家庭是存在於臺灣的事實,有著各自的
               美好與煩惱,但非典型家庭之組成,有別於傳統異性戀漢人的婚姻家庭樣貌,所以經

               常遭受破壞傳統家庭價值或親職功能薄弱等質疑。欲破除迷思,首要需看見父權文化

               與異性戀的預設如何影響家庭意識型態,以及指出性別刻板印象造成的問題。以下呈
               現跟多元型態家庭有關的七大迷思,並加以釐清。
                 ?  迷思 1:「男無妻,家無主;女無夫,身無主。」                            6




                    這個俗語充分反映出對單身及未婚之焦慮。傳統觀念將結婚視為終身大事,認為

               結婚生子才能讓生命完整,男人沒結婚無法成為一家之主,女人沒結婚則會孤苦無依。
               這不僅彰顯出家庭的父權文化與異性戀預設,也反映了家庭中的主從關係,女性是丈

               夫的附屬品。在文化上強調婚姻的必要性,使得到了適婚年齡卻未步入婚姻的人,背
               負著「剩女」、「剩男」、「敗犬」等罵名或催婚壓力。除了在文化上強調婚姻的必


               6 男無妻,家無主;女無夫,身無主。( 閩南語:Lâm bô tshe, ka bô tsú;lú bô hu, sin bô tsú.):意指男子無妻,
                家事無人負責;女子無夫,出外無人可以憑依。




                                                    1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