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6.4家庭展能親職教育方案帶領人手冊
P. 86
表 7 4-6 歲兒童語言表達及語言理解的能力發展
年齡 語言表達 語言理解
• 正確使用「為什麼」。 • 能回答「有多少」、「多久」的
• 為引起別人注意會用誇張的語 問題。
4 歲- 調及簡單語句。 • 瞭解昨天、今天。
4 歲 6 個月 • 至少能唱完一首完整的歌。
• 會用「XX 和 XX」、「靠近 XX」、
「在 XX 旁邊」。
• 會用「一個 XX」。 • 懂得「多加一點」及「減少一
4 歲 6 個月- • 會說出相反詞三種中的兩種。 點」。
5 歲 • 會由 1 數到 100 或以上。 • 會在要求下指出一系列東西中
第幾個是哪一個。
• 可說出物體的用途,如「帽子戴 • 能區分「最接近」、「最遠」、
5 歲- 在頭上」。 「整個」、「一半」。
5 歲 6 個月 • 會說出 6 個單字的意思。 • 依要求能正確找出 1 至 10 所要的
數字。
• 能很流利地表達。 • 瞭解「以前」、「以後」。
5 歲 6 個月-
• 可經由點數而區分兩堆東西是 • 區分左、右。
6 歲
不是一樣多。 • 能認得一些注音符號及國字。
資料來源:林如萍(主編)(2005)。和樂共親職:婚姻教育 初為人父母篇(21-24
頁)。臺北市:教育部。
參、影響認知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
除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之外,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則認為兒
童的認知發展是在社會互動的歷程中進行的,兒童的心智發展與其所在社會文化息息
相關;此外,他特別強調「學習引導發展」,也就是透過有能力的成人以及同儕的引
導學習,可引發認知發展的改變(引自黃志成,2005)。
維高斯基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可分為兩種層次,一種是兒童獨力學習所能達到
的能力,一種是獲得他人引導、協助後可達到的更高階能力(即潛在發展層次),這
兩種層次間的差距就是個體學習的「最佳發展區間」(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簡
稱 ZPD)(引自黃志成,2005;劉威德,2000)。因此,若兒童能獲得他人的協助,
例如同儕、手足、父母、師長的協助或互動,對其認知發展將具有促進作用。根據維
高斯基的觀點,布魯納、羅斯和吳德(Bruner, Ross, & Wood)於 1976 年將兒童得自
他人的這種社會支持譬喻為「鷹架支持」(scaffolding)(引自劉威德,2000),認
為透過人際關係的互動,兒童將因為獲得協助或楷模而達到更好的發展水平。顧名思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