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我和我的孩子_青少年版帶領人手冊
P. 47

名稱                                    活動內容                                      分鐘         器材




                  2.小結
                  研究發現(葉光輝,2013),親子衝突帶來的負面情緒,會造
                  成青少年各項問題行為,而且不同類型的負面情緒會導致不同的
                  問題行為。常見的負面情緒有:
                     (1)威脅感:多數家長掌控青少年的生活資源,若家長常在爭
                         執中採用撂狠話、嚴厲懲罰等手段,如「你再這樣試試
                         看」、「以後休想拿到零用錢」,在權力不對等下可能讓
                         孩子產生威脅感,陷入焦慮不安。
                     (2)自責感:「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這麼辛苦賺錢養
                         你,結果你這樣對我!」傳統孝道的壓力、家長不自覺的                                           6
                         情緒勒索,會讓青少年萌生強烈愧疚,過度的自責感容易
                         導致青少年的退縮行為、自我孤立。
                     (3)暴怒感:如果孩子認為錯不在己、自尊受到打擊,在無法
                         調節控制下,可能產生暴怒感,轉而用攻擊行為來宣洩內
                         心的失控抓狂。
                     (4)怨恨感:當青少年長期感到委屈、冤枉、被不公平對待,
                         或因為處處受到家長管轄、想爭取又無果,可能忿忿不平,
                         最後選擇壓抑自己而萌生怨恨感。

            發     這些負面情緒中又以怨恨感受最大,而怨恨感會導致很多負面行
            展     為,包括不良身心症狀、退縮、攻擊及違規等各種偏差行為。
            活
            動
            一

                  活動四、解秘良方
                  1.  集思廣益
                     (1)與孩子的意見不同時,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避免衝突
                     (2)當與孩子發生口角時,該如何面對及處理衝突
                     (3)在衝突發生後,如何降低負面情緒的爆發
                  2.小結:參看「我和我的孩子」青少年篇 (p.41)
                     (1)面對與孩子的衝突,家長可以怎麼做?
                         •  不傷害彼此是最重要的原則。無論是言語或是動作上的
                                                                                                  「我和我
                            傷害,都會破壞親子間的信任與安全感,孩子日後更可                                        10    的孩子」
                            能會使用粗暴的方式處理與他人的衝突。
                         •  離開現場是有效處理嚴重衝突的最快方法,以避免可能                                              手冊
                            衍生激烈的暴力行為,造成更大的傷害。
                         •  找出衝突的原因,並了解可能的解決方法。躲避問題並
                            不會解決問題,設法溝通才能化解問題。
                         •  持續學習良好的衝突處理方式,可請教配偶 / 伴侶、家
                            人,或是看書,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皆可。
                  衝突不見得是壞事,面對而非逃避,才能提升親子互動的品質與

                  溝通的效能。





                                                                                                                43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